时间:2019-12-26 23:32:27
1、单选题 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流向与下列图示相吻合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河流流向来看判断其偏向;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选项中①图河流上游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则北岸泥沙淤积,其下游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②图河流上下游均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河流上游、下游水流都向北岸冲刷,南岸泥沙淤积,不符合题意;同理可判断③④图。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和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注意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向画图分析更直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由于纬度低有利于卫星发射,所以仅从纬度条件分析,下列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西昌(28.20N)
B.海南文昌(180N)
C.太原(38°N)
D.酒泉(400N)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纬度低有利于卫星发射,选项中海南文昌(180N)纬度最低,最有利于卫星发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需明确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据此完成题。
小题1:电影《2012世界末日》是根据古玛雅人预言拍摄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1日接近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选④位置。
小题2: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由于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再远离,故判断公转速度快—慢—快,A正确;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但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小—大—小,B错误;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短→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大→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全年移动规律,利用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极昼极夜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回答第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4:40?
B.9:20?
C.21:20?
D.15:20
2.若c点为69°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
B.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C.南极大陆终日斜阳?
D.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壤盐分全年最低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在300N正午时,同一高度竖立的物体在冬至日的影长随坡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1.形成日影的物体高度约为2.A点的地形为
A.2tg64.50
B.2ctg36.50
C.2tg36.50
D.2ctg64.50
E.缓坡
F.陡坡
G.陡崖
H.鞍部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冬至日时,物体所在地方正午太阳高度为36.5度,坡度为0时,影长为2米,可以推出C
2.根据tgα等于物体高度/影长,可知当物体高度确定时,日影与坡度成反比。当坡度为900时,影长就是物体本身。所以,不选C。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