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23:25:39
1、单选题 2008年,加拿大北极地区现存的5座冰架之一的“马克姆冰架”8月初与埃尔斯米尔岛分离,漂浮在北冰洋上。另外,还有2块总面积为122平方千米的冰体脱离了塞尔森冰架。冰架是指与陆地相连的巨大浮动冰层。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断裂事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正发生迅速变化,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据此完成下题。1.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2.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将使北极地区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D.地面的红外线辐射
E.极地高压势力增强
F.极地东风势力减弱
G.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
H.极地冰川全部融化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导致全球变暖。
2.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将使北极地区极地冰川部分融化;极地高压势力减弱;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北扩;极地东风势力减弱。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变暖及带来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示甲位于30°附近,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冬季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冰岛低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冬季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考点:本题考查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型试题,学生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即可轻松作答。冬季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夏季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属于地垒
? 的是__________,属于地堑的是__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一些在向斜构造上发育的
? 山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 ]
? A、渭河谷地
? B、长江三峡
? C、吐鲁番盆地
? D、峨眉山
(3)若计划在该地开凿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选在①②③④中________处最佳。
参考答案:(1)②;①;③;④;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遭受外力的侵蚀,残留成山
(2)AC
(3)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A.褶皱山地
B.裂谷
C.山脉
D.丘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在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链,如科迪勒拉山系、东亚岛弧链;大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相对移动对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