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26 23:25: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右图为某地形地貌发育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题。

小题1:该地形的发育,除了需要有石灰岩地层外,还需要的气候条件是
A.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B.多雨湿润
C.年温差较大
D.≥10℃积温在7500℃以上
小题2:在我国该地形分布区中,有些成为十分贫困的生态灾难区,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B.地表水渗入地下,造成地表干旱
C.地表的肥沃表土流失,造成石漠化
D.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面几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钦、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2:下图为“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3: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1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在古代是指________,在现代是指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喀什所处的地貌属于__________,它是地球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4分)
(2)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
(3)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喀什城市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试分析城市化加速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l)丝绸之路 陇海—兰新铁路或亚欧大陆桥 低地或谷地 内力(地壳运动或升降运动)
(2)历史悠久的古城;矿产资源丰富;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与五国接壤,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特区政策优势。
(3)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三废”污染;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本题解析:
(l)古代的丝绸之路与今天的陇海-兰新线一致。乙地的地貌为谷地,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3)主要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产生影响,还可能带来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如图所示,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读图完成题。

小题1:经过该岛国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分别是
A.生长边界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B.生长边界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消亡边界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D.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小题2:该国的火山爆发造成火山灰笼罩欧洲上空,影响了欧洲的航空业,导致欧洲机场关闭,迟迟不能恢复。在此次事件中受损失最大的是
A.肯尼亚的花农  
B.菲律宾的果农
C.台湾的蔗农 
D.基多的花农
小题3:从甲城市出发向正北方向到海岸的距离约为
A.420千米  
B.340千米
C.220千米 
D.90千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经纬网定位可知,该岛国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东是亚欧板块,西是美洲板块,属于生长边界。
小题2:肯尼亚离冰岛最近,是冰岛花卉的主要供应商,受飞机停飞的影响,损失最大。
小题3:从甲城市出发向正北方向到海岸大约为2°,经线上1°大约等于111千米,距离约为220千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和火山爆发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板块构造、冰岛的贸易和距离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关系示意图(虚线abcde为实际线)。完成各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小题2】促使下蚀速度Vb>Va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
B.流量大
C.岩性软
D.位于断层上
【小题3】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黄河
D.莱茵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河流的下蚀和侧蚀。
【小题1】“V”形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是流水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图中ab和bc段下蚀作用较强。
【小题2】abc段侧蚀作用小于下蚀作用,即该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b处下蚀作用最强,可能是落差大,也有可能是流量大。
【小题3】f处无下蚀作用,df段以侧蚀作用为主,说明在该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下蚀作用很小。这些特点与黄河下游相近:为地上河,河床高,以侧蚀作用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6为武陵源群峰。读图,回答第18、19题。

小题1:该景观(?)
A.因冰川侵蚀形成
B.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C.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D.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小题2:欣赏“千峰竞秀”的武陵源,应(?)
A.洞悉其文化定位
B.探究其科学价值
C.选择适当距离俯瞰
D.置身其中感悟意境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其欣赏方法,同时考查图表分析能力。武陵源群峰主要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主要是因巨厚的石英砂岩经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质地貌景观,具有永续性的特点,是世界自然遗产,但该地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其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欣赏该景观应从一定的高处俯瞰,才能体会千峰竞秀的壮阔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