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23:22:32
1、单选题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叫太阳辐射
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历时6个月。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小题2】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南通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 )
A.昼逐渐变短
B.昼逐渐变长
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
【小题3】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南通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一直变大
D.一直变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开幕式为5月1日,1个月内即5月1日到6月1日,由于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小题2】1个月内即5月1日到6月1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小题3】1个月内,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南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直射点离南通越来越近,故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征来分析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春、秋分日,图中A—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同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故图中六点昼长相等,同一经度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故图中与B点位于同一经线上的有A、E两点,CDF三点与B点所在经度位置不同,故与B点昼长相等且地方时不行同的点有3个。
考点:该题考查昼夜长短和地方时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表示A地某日的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下列小题。
【小题1】A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60°N,120°W
B.60°N,60°E
C.70°N,180°
D.70°N,60°E
【小题2】该日,A地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
A.地平正北方向
B.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
D.地平正东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图中太阳视运动可以看出,该地该日刚好发生了极昼现象,即该地正好位于极昼圈上。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据图示信息可推知此时阳光直射在20°N,进而可知该日极昼圈为70°N(90°-20°)。当太阳位于B点时,为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东经120°地方时)为16点,时差4小时,经度相隔60°,可算出该地位于60°E。正确答案选D。
【小题2】北半球极昼圈上,太阳在子夜0时从地平的正北方向升起(人的视线越过北极点看到日出),又在第二天的子夜0时落于地平的正北。正确答案选A。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的视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乙>丙>甲>丁
B.线速度:甲>乙>丙>丁
C.角速度:乙>丙>丁>甲
D.线速度: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示四点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排序即可,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