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12-26 23:15: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几种山地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地形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B.③常形成高大的褶皱山
C.④现象板块的消亡边界多于生长边界
D.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宜开凿隧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①是背斜山,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属于内力作用,②是向斜山,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成山,属于外力作用,故A正确。③属于断层处形成的山是断块山,所以B错误。④属于岩浆活动,生长边界多于消亡边界,C错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背斜是拱形构造,承受的压力大,宜开隧道,②是向斜构造,不宜开凿隧道,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某中学的一队科考小组在某地地质考察,地理位置大约在(25°N,110°E)。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质考察队的大致位置应该在
A.湘
B.滇
C.桂
D.蜀
【小题2】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②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③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④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区域为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该省级行政区简称为桂,故本题选C。
【小题2】因P、Q两侧为陡崖,两侧的岩石类型组合形态相同,所以、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两侧的地层形成同一时代,又因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且多条河流在此拐弯,说明两侧岩层发生水平错位,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22~23题。

【小题1】c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    )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小题2】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02时54分在秘鲁附近海域(南纬14.5°,西经76°)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0公里。
材料二:秘鲁附近海域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1)地震震源位于   层以上的岩石圈。秘鲁位于   地带,属地震多发国家。(2分)
(2)秘鲁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   ,其分布特点有   。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5分)
(3)每隔2-7年,秘鲁沿岸都会发生   现象,该现象发生时东南太平洋海区水温   ,沿岸荒漠地区出现     灾害。该现象不仅给秘鲁带来灾害,而且还会殃及世界其他地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4分)


参考答案:
(1)软流  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环太平洋地震带)(2分)
(2)热带荒漠带(1分)南北延伸(向低纬沿伸)、狭长分布(1分)非地带性(1分)洋流;地形(2分)
(3)厄尔尼诺   升高   洪涝    整体性(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岩石圈的概念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及运动方向,由岩石圈的概念“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考查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受秘鲁寒流和安第斯山脉的影响,秘鲁沿岸形成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的南北狭长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第(3)问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受其影响,太平洋沿岸的降水出现反常现象,即太平洋东岸降水异常增多而西岸降水异常减少。
考点:岩石圈的概念;六大板块的分布和运动方向;地球上的一些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厄尔尼诺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理课本中几个基本的概念和现象,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在于:
1、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典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3、培养根据地理现象分析成因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质分布图,K-P1代表岩层由新到老。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调查发现a、b、c、d四地中某区域可能有石油分布,最有可能储存在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小题2】K处岩层最新,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
A.a处侵蚀物的堆积
B.b处侵蚀物的堆积
C.c处侵蚀物的堆积
D.本区域在地壳运动下沉过程中接受的新的沉积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例ab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应该为背斜,c处为向斜,d不能判断,背斜为储油构造,因此排除cd,而ab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原则,两处为同一山谷,a处海拔高于b处,背斜构造可能保存更完好。因此选择A项。
【小题2】从图中等高线“凸低为高”可判断,K处为山脊,因此ABC选项排除,选D。
考点:等高线判读、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