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6:56:10
1、综合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图中A地有丰富的石林、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请说出其形成的条件。
(4分)
(2)图中虚线框内有一列山脉,请说出其走向。(2分)
(3)图中黑海西北部海区 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是布拉风肆虐的地区,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布拉风形成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广布的石灰岩(2分)温暖湿润的气候(2分)
(2)西北东南走向(2分)
(3)高原山地上,形成高气压(2分),而温暖的海面上形成低气压(2分),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2分),形成布拉风。
本题解析:
(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一般要有石灰岩,气候温暖湿润。
(2)根据河流来判断地势,图中河流的源头处地势高,两河之间为分水岭,由此可以判断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3)根据材料二中描述的布拉风的形成原理,结合亚得利亚海的东北部海岸附近的条件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1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1?图2
小题1:甲、乙、丙、丁处,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小题2:丙处岩石的成因与图5地壳物质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岩石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和④
D.④
小题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丁地至丙地自然带呈现的变化最有可能的是
A.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B.垂直带谱变得简单
C.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增加
D.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降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乙的地质构造为断层,丙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丁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选D
小题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可知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④为岩浆,③为变质岩②为岩浆岩①变质岩,丙处岩石是石灰岩为沉积岩,则选A
小题3:丁为谷地,丙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热量和水分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温度升高,导致同一自然带分布增高,选C;垂直带谱不变,所以A、B 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式通车运营。读拉日铁路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众多湖泊大都属于
①淡水湖 ②咸水湖
③外流湖 ④内陆湖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小题2】影响拉日铁路的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
B.水源
C.聚落
D.地形
【小题3】图示区域位于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受地形影响,降水少,湖泊多属于咸水湖和内陆湖。
【小题2】铁路沿线聚落集中分布,铁路修建加强了沿线城市与外界的联系。
【小题3】图示地区南侧为喜马拉雅山脉,山脉北侧的河谷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线。
考点: 交通线的布局原则。板块构造学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小题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中游落差大小对下游地区河流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没有必然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决定了河流的侵蚀岸和堆积岸与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相关;河流的含沙量多少影响地貌形态;入海口潮差大小,直接决定冲刷入海口地貌的作用程度。
小题2:瀑布形成处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侵蚀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