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6:38:47
1、单选题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的是
[?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
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
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
参考答案:1、C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应该是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小题2: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
小题3: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流域的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因地制宜开发。选择C项。
小题2:黄河中游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山西、陕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开发方向是矿产。选择D项。
小题3:水能的条件:一、流量大小;二、地形的落差大小。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增加水井的数量,以便引入灌溉
B.天然绿洲没必要保护,以免浪费人力、物力
C.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D.西北地区人少地多,不用控制人口增长,应重点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水井周围会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挖掘数量较多的水井会导致整个牧场的荒漠化。绿洲周围应该建防护林,以免被荒漠侵蚀而减小。西北地面生态环境脆弱,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弱,应控制人口数量。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说明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态功能。
参考答案:(1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破坏草地。
(2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崎岖;黄土广布,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开垦,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 )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入流泥沙增加,淤积湿地。
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藻类沉积;某些建筑工程和水利设施破坏湿地;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4)消除污染、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及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8分)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8分)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由海洋向陆地减少(2分)。
原因:具有风能资源;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经济(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6分)
(2)径流量减小(河流补给量减小),含沙量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更加脆弱)。(6分)
(3)江苏: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降水量丰富;河湖众多。(4分)
甘肃:深居内陆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4分)
(4)南京客源特点:游客总量大,以国内游客为主。(2分)
敦煌客源市场条件:境外游客所占比重较大;远离国内客源地或经济发达区(市场距离远);交通通达性较差。(6分)
(5)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乙中有效风能密度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由海洋向陆地减少。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是:江苏省的工业发展、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且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风能资源,风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对改善环境有很大作用。
(2)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该地区的河流有补给,当湿地面积减小,那么对河流的补给量会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生态系统脆弱。
(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人口分布情况,自然原因是江苏处于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河网密布;地形主要以平原地区;人口就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而甘肃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较远,降水少,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人口分布较少。
(4)从表格数据读出:南京的客源总量大,主要来自国内,入境游客仅占2.5%;甘肃的客源总量小于南京,入境游客多于南京,是因为甘肃敦煌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且交通不便,因此客源少。
(5)江苏发展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源,江苏矿产资源短缺;而甘肃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石油资源也丰富,具有发展工业的资源条件,且甘肃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