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6:32:02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2015年3月21日发布的天气趋势图。图中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
A.江南丘陵
B.柴达木盆地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小题2】该地在20日至24日期间
A.有冷锋过境
B.直射点在北半球
C.大气的保温作用逐渐减弱
D.出现了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差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江南丘陵地区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A错。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B错。黄土高原区海拔较高,3月份最低气温小于0度,D错。所以最可能是华北平原,C对。
【小题2】根据图中气温变化,该地在20日至24日期间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说明有冷锋过境,A对。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到北半球,B错。大气保温作用先增强,后减弱,C错。不能显示有逆温现象,雾霾天气,D错。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锋面过境的特征,大气的热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南美洲赤道区域环流状况示意图(甲)和南美洲区域图(乙)
材料二 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的1/3,被植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总储量有上千亿吨。亚马孙流域大约50%的降水量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产生的。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开发,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破坏,面积剧减。
(1)材料一甲图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A处和B处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图示环流状况下形成的降水类型叫做________雨。(4分)
(2)近些年来,亚马孙部分区域降水量减少,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说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规模破坏可能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参考答案:
(1)A(2分)对流(2分)
(2)流域内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2分)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更多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2分)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2分)
(3)全球二氧化碳可能增多,温室效应现象更加突出;(2分)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将受到破坏;(2分)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部分物种可能灭绝。(2分)
本题解析:
(1)观察图中A、B所处位置,A在近地面,B在高空,根据气压高低判断的原则可知,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故A气压高于B。A处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称为对流雨。
(2)从材料三分析,近年来亚马孙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而雨林地区降水50%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遭破坏后,降水量减少;而植被又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植被破坏后该能力下降,使更多的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泄洪能力下降,易出现洪涝灾害。
(3)因雨林可以调节全球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并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所以雨林大规模破坏后,会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现象更突出;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会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影响。
考点:气压高于判断;降水类型;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胡主席2009年对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四国进行访问,第一站是沙特阿拉伯,其气候主要属于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某国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等,赶上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达近千万吨,遇到干旱少雨,则陡然跌至100多万吨。该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新鲜水果(柑橘、葡萄、橄榄、椰枣)、新鲜蔬菜、蔬菜罐头等,占出口总额的15%。该国95%的水源来自于降雨,筑坝蓄水是开发水资源的主要途径。目前,水坝蓄水能力仅为年降雨量的十分之一。
材料2:世界某国河流、城镇分布及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与甲乙两城市相比,丙城市气候具有的特征及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描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点。(2分)
(3)结合材料,评价该国西北部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14分)
(1)气温年较差较大,(1分)纬度较高,昼长年变化较大(太阳辐射年变化大)(1分);年降水量较丰富(且雨季较长)(1分)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强、时间较长(或者受副高和东北信风影响时间较短)(1分)
(2)城镇大多沿河,沿海分布。(1分)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1分)
(3)有利条件: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冬季温暖,有利于农作物、果树越冬(2分);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1分);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1分)。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1分)
不利条件:遇到干旱年份,容易引起旱灾,农业减产(1分);夏季干旱少雨需要灌溉(1分),河流短小储蓄水量少,水利工程设施落后制约农业的发展。(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小题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图示丙城市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虽然三地都受地中海气候影响,但由于丙地纬度最高,故气温年较差较大;而由于纬度较高,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较长,故降水量较甲乙城市长。
小题2:直接从图示反映该地区城镇多分布于河流沿岸或沿海地区,且西北多,东南部少。
小题3:该国西北部地区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因素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澳大利亚食用水产品出口增势迅猛。从1988-1989年度到2001-2002年度的13年间,出口总值由8700万澳元增长到16620澳元,增幅为91%。 大约90%的澳大利亚水产品出口到日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省、美国以及新加坡。
材料三:,库克海峡(Cook Strait)位于新西兰南岛和北岛之间。英国航海家J.库克曾到此考察而得名。库克海峡常年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
(1)分别对比冬夏两季时珀斯与悉尼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试分析澳大利亚渔业发达的原因?(5分)
(3)试分析冬季时,库克海峡风浪远大于巴斯海峡海峡的原因(6分)
(4)试分析M处气候成因(4分)
参考答案:
(1)夏季时悉尼大于珀斯,原因:
①悉尼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影响(1分); ②悉尼地处大分水岭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
③悉尼受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1分); ④珀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1分),
⑤珀斯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1分)
冬季时悉尼小于于珀斯:原因:
珀斯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影响,降水多(1分); ,
悉尼受来自大陆内部干燥的西北风影响,降水少。(1分)
(2)原因:
①四面临海,海岸线长(1分); ②大陆架面积宽广而浅,渔场面积广(1分);
③大陆西岸有上升流,饵料丰富,资源丰富渔业(1分)
④经济发达、捕捞养殖技术发达(1分); ⑤多港口,交通便利(1分);
⑥靠近东亚,市场广阔(1分)
(3)原因:
①库克海峡地处强盛西风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
②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出现峡管效应(1分);
③库克海峡西侧海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1分)
④巴斯海峡冬季吹偏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无法形成峡管效应,(1分);
⑤海峡北侧为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摩擦力大(1分);
⑥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1分);
(4)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分)
本题解析:
(1)夏季时悉尼降水多于珀斯。因为悉尼受来自海洋上的偏南风影响,地处迎风坡,而沿岸受暖流影响,因此降水多;而珀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再加上沿岸受寒流影响,因此降水少。
冬季时珀斯多于悉尼,因为珀斯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悉尼受来自大陆内部干燥的西北风影响,降水少。
(2)渔业的发展原因我们既要分析自然因素,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澳大利亚是一个岛国,四面被海洋所包围,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架面积宽广而浅,所以渔场面积广;大陆西岸又有上升流,把海底的营养盐类带至海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物,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这里经济发达、捕捞养殖技术发达;多港口,交通便利;靠近东亚,市场广阔,因此这里渔业发达。
(3)冬季时,库克海峡风浪远大于巴斯海峡海峡主要是因为库克海峡地处强盛西风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出现峡管效应;库克海峡西侧海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巴斯海峡冬季吹偏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无法形成峡管效应;海峡北侧为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摩擦力大;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4)M地的气候成因类似于南亚季风的成因,7月为该地区的冬季,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角度分析当地的风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大气运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