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6:31:41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某段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M与N的差值范围是
A.0°~23.5°
B.0°~47°
C.23.5°~47°
D.47°~66.5°
小题2:若图中M、N的数值相差20度,则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10°
B.23.5°
C.25°
D.66.5°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分析,根据M处曲线延伸方向,可以判断该地一年中有两次达到最大值,即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最大是47°,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M与N之间的差值范围 是0°~47°,B对。A、C、D错。
小题2:若图中M、N的数值相差20度,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0度,所以该地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的差值是20度,可以算出该地位于10度纬线,A对。B、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30?N
B.75?N
C.60?N
D.83?26′N
小题2: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是下图中的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横坐标和纵坐标信息判断,该地区刚好出现极昼,且正午太阳高度为30°,故排除A、C项。设当地纬度为X,则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90°-X;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获得X为75°N。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位于7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3.5°N,则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得38.5°,且当地出现极昼现象,故C图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关系(互余),并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等内容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图8中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乙为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1) 甲图A、B、C、D四个地球公转位置,分别对应的节气是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 甲图中地球由A向B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此时段北极圈以北极昼范围将逐渐_________________。
(3) 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太阳光线(在答题纸上画)。
(4) 当出现乙图太阳光照射情况时,地球位于甲图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________点,此时,太阳光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先看到日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_,①③④三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2)逐渐变短(由昼长夜短向昼夜等长转变) 缩小
(3)画图略
(4)C 23°26′S ④ ②①④③ ①④③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图和地球公转图的综合运用。一般可从晨昏线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1)根据AC两地的太阳直射点位置,A太阳直射位于北半球,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判断A表示夏至日,B表示秋分日,C表示冬至日,D表示春分日;(2)从A到B,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变短,北极圈内极夜缩小。(3)阳光(的延长线)过地心,与晨昏线垂直。(4)图示晨昏线的分布: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冬至日。则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成影法测正午太阳高度,发现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其中一次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
A.5月8日
B.7月8日
C.8月8日
D.9月8日
小题2:若该兴趣小组夏至日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86.5°(黄赤交角取23.5°),则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为(?)
A.一天
B.两天
C.三天
D.四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表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因一次直射时间为6月6日,与直射北回归线(6月22日)相差16天,那么另一次直射时间应约位于6月22日后16天,为7月8日。故选B。
小题2:因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测得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那么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时间,太阳应直射该地以南,且纬度差等于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那么此地一年中有两天直射,因此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共有三天。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四季和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黄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减小
B.若黄赤交角变小,寒带范围变小
C.世界各国都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点
D.中国大部分地区在立春时已处于春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黄赤交角变大,热带扩大,温带减小,寒带扩大;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减小,温带扩大,寒带减小。我们知道五带的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是温带,南北极圈和南北极之间是寒带。而我们又知道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23.5°),南北极圈的度数等于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66.5°)。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黄赤交角变大的话,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会增大,地轴和黄道面得夹角会减小,南北极圈的度数会减小,所以热带会增加,寒带也会增加,温带反而被“挤压”的变小了。反之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寒带减小,温带增大。所以A错,B正确。C选项,欧美国家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看作四季的起点而我国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看为起点,所以错。D选项,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在立春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所以不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