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22 06:23: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人类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就不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A错。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垦、植被破坏,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B错。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涨,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C错。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2010年11月11日,河北省在北京召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按照河北省公布的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涿州、涞水等13个县(市、区)被划入环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内。
材料二:
? 综观世界各国,首都经济圈在国家区域经济中通常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韩国首尔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到了整个国家的67%。我国现在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只占整个国家的10%,发展潜力巨大。
材料三:
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涿州、涞水等被划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京东新城在行政区划上属于__________。
(3)试分析我国首都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北京兴建京北、京东、京南三个新城,对缓解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涿州市打造面向北京的集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京南绿色生态重镇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它们紧邻北京,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河北省
(3)我国首都经济圈的规模相对较小;北京的城市职能以政治、文化职能为主;北京的经济辐射效应相对较小。
(4)缓解北京市而临的人口压力;缓解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等。
(5)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土地价格较低等。(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1,回答1~3题。

图1
小题1:图中(  )
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小题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小题2: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哪个发展条件稍差
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B.广阔的经济腹地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比较。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有: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知识技术人才丰富,经济腹地广阔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地理区位优越,濒临港澳,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是著名的侨乡。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北部受秦岭阻隔,经济腹地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下图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二?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

出口产品
2000年
2005年
出口产品
2000年
2005年
机电产品
16495
108321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259
3223
高技术产品
1391
13830
纺织纱线、织物及物品
47465
426685
医药品
6496
15340
服装及衣着附件
39166
157287
汽车零件
162
12176
床垫、寝具及类似品
2211
7250
轴承
1145
3509
茶叶
1309
6528
材料三?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与企业集群产品价格的决定

(1)分析改革开放以来S市三个产业的变化特点及原因。(12分)
(2)分析S市产品出口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评价。(8分)
(3)S市在新城区专门开辟了一个工业区,把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集中起来,根据材料三及相关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2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浙北平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农业发展的空间不大(2分)。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非农产业发展更快(2分)。90年代后期该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则是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2分)
(2)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2分),但内部结构仍不平衡(2分)。
产业结构升级总体较好,机电、高技术产品和医药等高端产品增速比较快(2分),但升级过程较慢,原有的主导产业——纺织也保持了高增长率,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仍是纺织业产品(2分)。
(3)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或降低管理费用);相关产业的集聚还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看清图例,分别对比各年数据的大小的变化,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其变化进行描述。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该地区各产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特征。表中每种产品从2000年到2005年出口额都在增加,只是增加量有大小区别。从出口总量对比上又可得出该地主导或者优势的产业部门。
(3)图中有明确的信息,就是若是单个企业,其独享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管理、市场等,若企业集聚,多个企业就可以共享上述生产要素,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