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6:16:47
1、单选题 读图4“气候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全年高温多雨
B.乙全年炎热干燥
C.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小题2: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乙主要是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C.丙主要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
D.丁主要是全年受西风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地中海气候;丙地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甲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乙主要为西风带的控制;丙为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丁位于大陆内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季风区四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四地均位于平原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四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春季多雨——受冷锋影响
B.夏季多雨——受锋面雨带影响
C.秋季多雨——受气旋影响
D.冬季多雨——受暖锋影响
【小题2】冬季各地气温有明显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距海远近
B.地势高低
C.季风环流
D.太阳辐射
【小题3】①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小题4】关于四地降水与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降水越多,夏季气温越高
B.②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
C.④地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D.①地年降水量最少,气温的年较差最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图中四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夏季,主要原因是我国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锋面雨带推移形成降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是南部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北部纬度高,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高于②地,所以①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地区,②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4】根据图示:①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④地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②地年降水量最少,气温的年较差最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M点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相比,N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2.影响M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气温低
B.气压高
C.降水少
D.光照强
E.海陆分布
F.太阳辐射
G.地形地势
H.季风环流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形可知M点对应的地面点海拔为4000米左右,N点对应的地面点海拔在1000米左右,因此N较M海拔低,气温高,气压低,由于N为四川盆地降水多,光照弱。
2.由图经纬网图可知,M点为青藏高原,N点为四川盆地,6000米海拔为高空,从而在MN两点之间形成了环流,形成这种环流主要由于地势差异,造成两者近地面气压差及高空气压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
意图。据此回答问题。(9分)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特征是 ? 。
(3)图中⑥所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4)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与下图中A气候资料相吻合的地区是?,与下图中B气候资料相吻合的地区是?,与下图中C气候资料相吻合的地区是?。(以上各空均填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数字代号)下图中D气候资料反应的气候类型是?。
参考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常年高温少雨
(3)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 (4)①②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题解析:
(1)从图中看到甲气压带在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偏北,因此是在夏季。
(2)⑤气候类型分布在北纬40°—60°大陆西岸,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是: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图中③位于北纬20°—30°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3)⑥处在北纬北纬35°—55°大陆冬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是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4)A图中根据气温可知是热带,雨型是年雨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因此是图中①处。B图中根据气温是热带,雨型是夏雨型,且4月到5月降水渐变,因此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对应②气候。C图中根据气温是亚热带,雨型是冬雨型,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对应图中④处。根据D图的气温是亚热带,雨型是夏雨型,因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E.纬度高
F.植被少
G.地势高
H.云雨少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图,青藏高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较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能强,农业的生产潜力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甲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区晴天少,云层厚,太阳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