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22 05:59: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材料反映人类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创造了经济效益。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④土地污染?⑤水土流失 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
小题2: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
⑤两极地区?⑥草原牧区?⑦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
D.①②③
小题3: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面上升?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由土地荒漠化定义判断,土地荒漠化包括①土地沙漠化 ?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所以第(1)题选A。两极地区冰川广布,不符合形成荒漠化的条件,可以排除,其他地区都可能发生荒漠化现象,第(2)题答案选B。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原因,有人为原因,③海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⑧太阳活动与荒漠化的形成无关,所以第(3)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绿色和平组织于2006年8月17日发表的报告显示,在美国被人废弃的电脑等电器,严重污染了中国和印度的环境。因为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毒素,被废置在了多个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材料二?近年来,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1.材料一说明美国违反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所有原则
2.材料二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②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A
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若一艘游轮于2008年2月5日上午8时(当地时间)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回答1~3题。
1.到达当地区时为2.在B国起初顺洋流出航途中所见沿岸自然带依次是3.游轮在航行途中所见现象,可信的是
A.3月5日13时
B.3月6日5时
C.3月5日5时
D.3月6日13时
E.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G.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H.亚热带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I.途经秘鲁沿岸时,海面可见许多捕鱼的轮船
G.横渡太平洋时,经常遇见成片美丽的珊瑚岛
横渡大西洋时,游轮桅杆影子朝向北方
横渡大西洋时,遭遇飓风天气


参考答案:1. C
2. C
3. C


本题解析:1.若一艘游轮于2008年2月5日上午8时(当地时间)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A位于0时区,B位于西八区,当游轮起航时,A的时间为2008年2月5日16时,航行了28天13小时,到达当地区时为3月5日5时。
2.在B国起初顺洋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出航途中,所见沿岸自然带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3.游轮在航行途中所见现象,可信的是横渡大西洋时,游轮桅杆影子朝向北方,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船的南方;沿途不经过南太平洋和秘鲁沿岸;横渡大西洋时,因为是春天,无法遭遇飓风天气,飓风天气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简述图中A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
(2)举例说出图中所示地区的内力作用及其具体表现。
(3)依据图中信息,指出云南东川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下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


参考答案:
(1)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并列分布;落差大;流域面积小。(4分)
(2)地壳运动:多褶皱山,地震频繁;岩浆活动:有火山分布,有色金属丰富;变质作用:有大理岩(或变质岩)分布。(4分)
(3)有色金属工业。铜矿(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临近水电站(和煤矿),动力充足(或能源丰富);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4分)
(4)山上种树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山腰冬暖夏凉,水源洁净,适宜居住;山下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A地区流经我国的横断山区,受地形影响,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南北并列分布。水流从第一阶梯落到第二阶梯,落差大,受峡谷地形影响,流域面积小。
(2)本区地震频繁,因地壳运动,板块间 的水平挤压,导致多褶皱山。图例显示,本区有火山分布,有色金属丰富,说明岩浆活动较多。根据图例,本区中有大理岩(或变质岩)分布,说明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3)读图,根据图例可以判断,东川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原料充足。附近有水电站和煤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的动力充足(或能源丰富)。靠近河流,水源丰富,工业用水方便。临近铁路,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和对外的联系。
(4)在山上种树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山地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山腰冬暖夏凉,污染少,水源洁净,适宜居住。山下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灌溉和排水,适于水稻种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