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12-22 05:56: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简图,图乙为2010年山西、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图甲中西安所属的自然带是               ,A所在的地形区是               。(4分)
(2)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形成渭河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3)从耕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
(5)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    黄土高原(2分)
(2)地堑(断层)(2分)     流水沉积作用(2分)
(3)该区域耕地比重大(2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2分);该区域主要为旱地(2分),水资源少,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2分)
(4)春季气温回升快(2分),风力大,蒸发大(2分);雨季末到,降水少(2分)
(5)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2分)。东南部为黄土高原降水大于400毫米,适宜耕作业(旱地)发展(2分);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降水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西安位于秦岭以北,西安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2)形成渭河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是地堑。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3)读图,该区域主要是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耕地比重大,植被破坏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
(4)渭河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大。此时雨季末到,降水少。所以形成春旱。
(5)读图,山西省北部省界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东南部为黄土高原,降水大于400毫米,适宜旱地耕作业发展。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降水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气象灾害及成因,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2.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甲层深度约2900千米
B.乙层由外力作用形成
C.丁层的时代最古老
D.共有十个时代的地层
E.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F.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G.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H.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1.图示各地层中都含有化石,表示都为沉积岩,故由外力作用而形成。
2.图示地点3处缺少地层乙,说明可能经历了外力侵蚀作用。故推断开始该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形成了甲、乙岩层,后来地势升高,乙岩层被侵蚀到,后又地势降低,则沉积形成丙、丁岩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表,回答1—2题。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毫米)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毫米)之比。
1、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
2、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
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5年3月,黄河兰州段出现河床“露底”现象。许多市民纷纷踏入裸露的河滩,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形成下图中“黄河奇石”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固结成岩
C.流水搬运
D.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河底的石块经过流水侵蚀作用,棱角被磨去,变得浑圆,形成图示的“黄河奇石”。
考点: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面甲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小题2: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小题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图中甲为冲积扇,乙为沙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地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柳树的侵蚀。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