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53:45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
材料三:2011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
(1)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2分)
(2)河套平原形成“塞上米粮川”优势条件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人为原因是?。(3分)
(3)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4)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
?,理由是??
?。(5分)
参考答案:(13分)
(1)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1分)?从西(东)向东(西)距海
(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1分)。
(2)黄河的灌溉水源(1分);?土壤盐渍化(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大水漫灌(1分)
(3)接近黄河水源地;有煤炭、天然气、稀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路交通便利;
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廉价;离京津唐市场距离近。(答对3点得3分)
(4)电力工业(1分);?炼焦工业(1分);?煤化学工业(1分)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生产联系,增强协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共同利用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任答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有北部的阴山山脉、中部的河套平原和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图示等降水量呈自东向西递减,且图示河套平原地区降水量较两侧偏少,主要从夏季风的影响和地形的阻挡等方面分析。
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降水不足,进行改造的方式为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可能引发的问题有下游水资源短缺,及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盐渍化等。
第(3)题,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地理位置优越性、交通的便捷性、资源的丰富程度、市场的广阔性、廉价劳动力、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
第(4)题,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为电力工业、炼焦工业、煤化学工业,理由可从工业集聚的效应分析,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生产联系,增强协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共同利用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地形区的名称、分布状况是以空间位置为线索进行描述的。(2)在河流总体流向之中把握某一段的流向,描述河流水文特征,首先要清楚河流水文特征的四个方面,然后结合该河流进行具体分析。该河段属于黄河上游,流量大;尚未流经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比中下游低,但黄河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此段河流的含沙量比一般河流高;有结冰期,并必须提及此河段的凌汛现象;水位变化大。(3)分析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规律,容易得出河套平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且在150~400mm之间的结论。原因自然是距海远近所致。(4)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降水就成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就是黄河水;灌溉农业容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次生盐碱化和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继续保持了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继续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保证了香港的稳定与繁荣,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3一5题。
小题1:下列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港北临经济特区珠海市
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
C.香港东、南、西、北四面环海
D.香港北部与深圳特区相邻
小题2: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有丰富的森林②有丰富的铁矿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有优良的海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最主要的原因是
A.香港人口比澳门多
B.香港有可停泊海洋以轮的天然深水港湾
C.澳门与广州间没有铁路运输
D.澳门的自然资源没有香港丰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香港北部与深圳特区相邻;位于珠江口东侧;香港三面环海。
小题2:香港自然资源不丰富,地域小,没有丰富的森林和铁矿,但地理位置优越.
小题3:香港具有优良的海港,是其对外贸易的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小题2: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比较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甲为英国,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而乙图表示日本,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故形成季风气候。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形式的差异。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甲表示英国,位于板块内部,故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8年2月22日,西起新疆,东至上海,南至广东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甘肃武威、宁夏吴忠、陕西定边、新疆鄯善四地同时开工,这标志着这一国家重大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2、3题。
小题1: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了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小题2: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可以减少四川的酸雨发生
B.十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了东部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十分丰富。
小题2: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其能源消费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四地中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其原因最可能是
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
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
C.因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
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
小题2: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
A.③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地
B.③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
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
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应从干湿度角度分析,湿润、半湿润地区为森林;半湿润、半干旱为草原;干旱为荒漠,结合等高线图可知,该地为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小题2: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应从干湿度角度分析,干湿度由降水与蒸发所决定。结合经纬网地图可知该地为我国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只有背阳坡,气温低,蒸发弱,较湿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