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9-12-22 05:49: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显示三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问题。
1.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2.下列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E.印度
F.德国
G.日本
H.俄罗斯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两地的人口三率基本特征:①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判断为传统型人口增长;③地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故判断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2.结合上题分析,①模式为“高低高”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而发达国家多为低低低模式,故只有印度最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并能结合人口三率特征进而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并掌握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下图为2000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4分)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差异:不可回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4分)
(2)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6分)


本题解析: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不可回收有机物、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无机物三类。其中不可回收有机物成分主要以菜叶为主,而不可回收无机物成分以煤灰为主。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不可回收有机物南方多于北方;不可回收无机物北方多于南方。
南方气候温暖,降水较多,蔬菜生产量大并且种类多,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而北方冬季寒冷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来取暖产生大量的煤灰。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岛是太平洋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蔗糖70%以上远销欧洲。乙图为N、S两城市降水月份分配图)。
?
材料二:盐场是海盐生产的地方的统称,一般位于海陆交接处。海盐生产都以海水为原料,实行海滩晒盐。
(1)根据上图两幅图信息,比较判断N、S两地哪个更适合建盐场?并任选一地说明其理由。(6分)
材料三:下图为广东、广西自然地理条件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略图。

(2)根据材料三,分别说出广西和广东两省在1990——2010年期间甘蔗生产区变化趋势,并分析造成广东这一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12分)材料四:甘蔗为喜温、喜湿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年降水量至少要求800——1200mm,土壤要求肥沃。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仅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利用我国甘蔗的种植技术和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在甲岛投资种植甘蔗。
(3)据材料一和四分析甲岛吸引我国部分企业投资种植甘蔗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N地(2分)。 N市位于背风地带(2分)。?西部地区晴天多,光照强(2分),适合晒盐。
(2)主产区分布变化特征:种植面积广东减少,广西增加;(2分)由北海市向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扩展;(2分)由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展;(2分)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展。(2分)。
主要是城市化、工业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原因。(4分)
(3)我国有资金和农业技术优势(2分);
甲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1分),土壤肥沃(1分),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甲岛甘蔗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分);甲岛所在国政策支持(2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该岛的纬度位置分析,该岛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晒盐需要晴天多才能蒸发旺盛。根据图中海陆位置看,N市位于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适合晒盐。
(2)仔细读图,广东珠三角地区1990年为甘蔗主产区,到2010年却不是,而广西有明显扩大,由北海市向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扩展、由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展、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展。从社会经济原因来分析,广东比广西经济要发达,市场需求、土地租金、工资水平等都不同,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造成的。
(3)根据材料一可知,该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处热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甘蔗生产,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说明有国政策支持。我国甘蔗产量比该岛高,说明我国有农业技术优势。我国部分企业在甲岛投资种植甘蔗可以优势互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 空气污染物浓度、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气空气质量状况对照表(总悬浮颗粒物中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被称为可吸入颗粒,氮氧化合物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材料二:2001-2003年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各月污染指数变化图

(1)上图反映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该污染物的浓度高值期在________月份,
? 此季节该污染物浓度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减少该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 和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高值期在________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 氧化硫的排放于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四幅图能够表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情况的是

[? ]
? A、A
? B、B
? C、C
? D、D
(3)某地四日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中(单位百帕),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稀释与扩散的
[? ]
? A、
? B、
? C、
? D、
(4)某地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中,近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 ]
? A、A
? B、B
? C、C
? D、D


参考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3―4(或3―5);春旱多风沙;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在西北、内蒙古禁止滥垦滥
? 伐
(2)冬季;燃煤取暖耗煤量大,排放的SO2多;A
(3)D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2.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3.图中反映出,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1990-2000年
B.1982-1990年
C.1964-1982年
D.1953-1964年
E.2000-2010年
F.1990-2000年
G.1982-1990年
H.1964-1982年
I.老年人口偏多
G.自然增长率高
人口总量大
劳动力缺乏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人口数,根据人口普查统计图的曲线,可以判断1964-1982年间,人口突破了10亿。C对。A、B、D错。
2.读图,根据图中各时段的人口增长数量,各时段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各时段中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量。如1964-1982年,时间是18年,人口增长3.09亿,人口增长速度每年约0.17亿。同理算出其它时段的增长速度,可以判断D对。A、B、C错。
3.图中数据不能反应出老年人口多少,A错。从2000-2010年人口增长速度看,自然增长率不高。B错。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不缺乏,D错。只有人口总量大,即使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数量增加也较快。这是我国目前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C对。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