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47:57
1、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图甲、图乙)。
材料二?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_。(1分)
(2)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与中线工程相比,东线的主要不利条件是什么?(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3分)
(4)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①小明认为:利大于弊;②小强认为:弊大于利。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丹江口水库?(1分)?
(2)华北?水质较差?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要动力提水。(3分)?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适当调整水价,提高节水意识(3分)?
(4)我赞成①(小明,利大于弊)。(1分)理由: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2分)我赞成②(小强,弊大于利)。(1分)理由:由于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华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更严重。(2分)(任选一个看法回答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一图,可以看到,中线调水工程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2)读植被一图,可以判断,南水北调调入区是华北。?与中线工程相比,东线的主要不利条件是,东线沿途经过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高,污染多,水质较差。?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要动力逐级提水。 ?
(3)缓解用水的紧张状况,节水措施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适当调整水价,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南水北调,对调入区来说,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所以认为利大于弊。赞成①(小明,利大于弊)。?大量淡水调入,由于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华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更严重。认为弊大于利,我赞成②(小强,弊大于利)。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1.烟台某企业组团于2009年8月到下图所示地区考查,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团成员于15日上午9时从北京机场起飞,到B城需飞行14小时,飞机到达B城市时,当地时间为________日________时(区时)。
(2)出发前,从网上查到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该天气系统过境B城时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_,过境后B城市的风向为________风。
(3)A河是世界上水运最发达的河流,试分析其原因。
(4)C城市与烟台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1)15日? 16时
(2)阴雨?西北风
(3)自然原因: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人文原因: 河流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客货运量大
(4)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小题2: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CD
本题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
小题1: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廉价劳动力。
小题2: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骄傲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企业,其仍然垄断着高技术行业或某些高技术产品,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亦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数量,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过程消耗水量大的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虚线表示输水线)。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虚拟水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拟水战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虚拟水战略就是跨流域调水的规划战略
C.世界粮食安全可通过虚拟水贸易来解决
D.缺水国家应尽量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2.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则关于图中输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C.输水过程中易受污染,水质较差
D.该线路能全线自流,工程量小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1,回答问题。
小题1:影响图示地区天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湿度情况
B.地形地势影响
C.河流结冰状况
D.植被覆盖状态
小题2:图示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的天气不利于今后
A.牧草返青
B.牧区接羔保育
C.森林草原防火
D.净化空气
小题3:图中所在平原地区主要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沙尘肆虐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壤盐碱化
小题4:图中B地区出现沙尘暴频率比C地区要高,其原因是
A.B地区沙漠比C地区广布广
B.B地区比C地区受地形影响大,地面风速增强
C.B地区冷空气活动比C地区要频繁
D.B地区比C地区夏季升温快,降水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变化及原因和我国的区域地理分析。
小题1:图示内蒙古东部的雨雪天气和蒙古国境内的扬沙天气都是冬季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空气湿度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小题2:图示内蒙古东部出现大面积的雨雪天气,则气温骤减,将对该地区的畜牧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小题3:图示反映主要位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平原地区由于发展种植业而出现不合理灌溉,而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严重。
小题4:图示BC两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形上,B为河西走廊,两侧为高山,故形成风口,风速大,故出现沙尘暴的频率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