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九)

时间:2019-12-22 05:47: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每年随着东非高原上干、湿季节的变化,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下图是2013年食草野生动迁徙路线,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小题2】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A.12月~次年5月
B.7月底~8月中下旬
C.10月底~11月底
D.1月中上旬~3月底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是由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是湿季,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选D正确。
【小题2】东非高原地跨南北半球,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半球的湿季刚好相反;每年5-10月,北半球多雨,草原茂盛;11月-次年4月南半球多雨,北半球的草原枯黄了;②地在南半球,从②地迁徙到③地,应是北半球及赤道附近多雨的季节,9月份后就开始再往南移。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略图 (下图)

材料二:海南岛气候资料图(下图):海南岛气温降水直方图(甲)、海南岛全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乙)、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丙)、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丁)。

材料三:海南省农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台湾的3倍以上,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仅是台湾省的2.59%。由于长期农业投入不足,海南省的农村电力、农田水利、村庄交通和农业机械设备等总体而言仍不够完善,如全省可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仅为台湾的1/2左右,农业机械设备水平不及台湾省的2%等。海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37.6%,而发达国家已高达60%~80%,海南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农民科技人员11人,还不足台湾的1/4。海南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了1/3。
(1)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岛的      部沿海最适合晒盐。(4分)
(2)影响海南岛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4分)
(3)海南岛的避暑胜地应选          市,避寒胜地则应选             市。(4分)
(4)根据海南岛的气候和地形的特征,解释“干旱”成为海南岛出现频率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性天气的原因。(6分)
(5)根据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海南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0分)


参考答案:
(1)中部高,四周低 西(西南)(每空2分,共4分)
(2)纬度 地形 (每空2分,共4分)
(3)五指山 三亚(每空2分,共4分)
(4)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地处热带,蒸发旺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流速快,地表水不易积聚。(任3点,共6分)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重视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气候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热带农业,冬季瓜果、蔬菜和花卉,观光农业);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海洋农业;发挥特区政策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任5点,共10分)


本题解析:(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地势特点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盐场一般要求布局在纬度较低、地形平缓、晴天多的地方,有利于晒盐,该岛的西(西南)部沿海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地形平缓,最适合晒盐。
(2)根据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丙)、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丁)可以看出:1月气温基本呈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气温呈中低周高的趋势,说明此时气温受地形因素影响明显。
(3)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故地势高,气温低,因此,海南岛的避暑胜地应选地势高的五指山市,冬季,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故避寒胜地应选纬度低的三亚市。
(4)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地处热带,蒸发旺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流速快,地表水不易积聚,故“干旱”成为海南岛出现频率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性天气的原因。
(5)要想实现海南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地理位置、气候、政策、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加以分析。故我们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重视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气候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热带农业,冬季瓜果、蔬菜和花卉,观光农业);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海洋农业;发挥特区政策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大气受热过程、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3.夏季,S市主要受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E.降水较少
F.气温较高
G.风力较弱
H.光照较强
I.季风影响
G.西风带影响
低压控制
高压控制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地区是美国的旧金山。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沿岸加寒流流经时,下垫面冷,容易形成雾。选D正确。
2.夏季受副高压控制,成行下沉气流,少雨无风,形成的雾,被下沉气流下压不易扩散。选C正确。
3.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为西风带影响。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气候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为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有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关键是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进而形成环流,故①错误;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温度高,故气流应上升,故④错误。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齐民要术》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有霜。此时放火作熠(熠:不见火焰的燃烧),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各点可能符合“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放火作熠”使“必有霜”到“免于霜”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大气散射作用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乙处位于冷锋过后的区域,气温下降,天气转晴,符合“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说法。
小题2:“放火作熠”增加烟雾(相对于云),加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从而起防霜冻的作用。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结合锋面气旋图示,画图判断两低压槽处的锋面性质,结合画图更简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