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45:10
1、单选题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
A.海底火山喷发使海水变浅
B.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C.河流侵蚀使海底逐年变深
D.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小题2】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最根本的对策是 ( )
A.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
B.修建海塘工程
C.经常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D.做好河流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即等值线“凸低为高”,判断河口附近的水深较周边地区浅,故主要从河口地区泥沙淤积角度分析。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反映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加重,而河口地区的泥沙淤积直接反映河流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加重,故其根本措施应从河流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入手。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河流特征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基本原理,结合河口地区影响水深的主要因素和对于河流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两地纬度差,乘以111,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小题2】乙处( )
A.侵蚀作用明显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所以地貌类型是向斜山,C对。A 、B 、D错。
【小题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A对。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B错。地势差异是外力作用形成,李家计地势较乙处高,从乙处引水不便。
考点: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最大高差可能是 ( )
A.200米
B.150米
C.225米
D.174米
【小题2】图中两条无标注的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可能分别为( )
A.125米 175米
B.150米 200米
C.150米 175米
D.125米 200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观察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等高距为25米,图示范围最大值在200-225米之间,最小值范围在50-75米之间,相对高度在125-17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可能为174米,选D项。
【小题2】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无标准的闭合等高线两侧数值均为150敏,因等高距为25米,所以闭合等高线数值可能为125米或175米,A项符合。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小题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位于山地陡坡
B.乙地位于山间盆地
C.丙地位于山前平原
D.丁地位于鞍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南北走向。把图中数值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高线,如下图所示,图中蓝色线段走向即为山脉走向,由指向标可知,图中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
【小题2】由上图可知:乙地位于山地缓坡地段,不是山间盆地。甲地等高线较稠密,位于山地陡坡;丙地位于山前平原;丁地位于鞍部。
考点:本题间接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地的海拔高度把等高线地形图画出来,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答题,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