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43:27
1、综合题 读图20-6,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作用示意图。
(2)每合成1千克C6H12O6要消耗2821焦耳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3)该作用造成了以下哪些结果
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在有机体内
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
D.联系有机界与地理环境
(4)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作用,两者结合,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循环。
参考答案:(1)光合 (2)太阳辐射 (3)ABCD (4)分解 生物
本题解析:如图显示这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能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有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的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之为生物循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半球30°~40°之间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1.图中M地和N地的自然带分别是2.图中海域洋流中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①海域西岸为暖流
F.②海域西岸为日本暖流
G.①海域40°附近洋流向西流
H.②海域附近存在季风洋流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分布和洋流分布。
1.M地和N地分别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岸与西岸。M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为地中海气候。
2.②海域西岸即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属寒流;①海洋的西岸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回答问题。1.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2.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
A.水文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E.岩石
F.成土母质
G.土壤
H.矿物质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因为气候决定了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等要素,而植物的分布又影响着动物的分布,所以B项正确。
2.肥力特征是土壤的根本属性。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该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问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环境功能和读图分析能力。
1.读图可知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在距地面6米内风速最小(小于3千米/小时),因此防风效果最好。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能直观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环境要素是
A.气候和地形
B.植被和土壤
C.水文和植被
D.气候和土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的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