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43:06
1、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瀑布是指河水从纵向坡面岩坎上倾泻而下的水流,通俗地说就是从断崖上跌落下来的水流。典型瀑布除了悬挂水帘还有瀑下深潭。
简述观赏瀑布应注意的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选择多雨(水量大)的季节(2分),在适当的距离(2分)从正面(用仰视角度)观赏(2分),感受声响等综合美感效果(2分),保持水质洁净(注意安全)(2分)。
本题解析:
观赏瀑布要选择多雨的季节,此时河流水量大,瀑布景色壮观。要站在距瀑布适当的距离,从正面用仰视角度观赏,可以感受声响等综合美感效果。要保持瀑布的水质洁净,同时要注意安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1)。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图2),十九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
材料二:
图3是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状况分布图。
(1)秋天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每到深秋,景区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湖水清澈,泉瀑水量丰盈。试分析九寨沟深秋景观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图2,试推测喀斯特高原的地形特征和主要的地质灾害。然后,分析这种地质灾害在该地区可能频发的季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所示月份,B地与图2中A地此时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何异同?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多蓝天白云;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色彩丰富;喀斯特地貌区且林木茂盛,湖水清澈;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泉瀑水量丰盈。
(2)地形特征: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北高南低,逐渐向海洋倾斜。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季节:冬季。
理由: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集中,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B地凉爽(或温和)干燥,正值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的干季;A地高温少雨,正值地中海气候一年中的旱季。此时为7月份,A、B两地均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旱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景观在兴建时主要考虑其美学价值的是(? )
A.埃及的金字塔
B.深圳的“锦绣中华”
C.南京中山陵
D.河北赵州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些人文景观在建造时,最主要的不是考虑其美学价值,而主要是考虑其使用价值,其次才是美学价值,如北京故宫是为皇帝生活、休息、处理朝政而建的。但如果景观的建造目的是为了观赏,为了发展旅游业,则首先考虑的是其美学价值,如深圳的“锦绣中华”。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1)——(2)题。 
(1)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
? A、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 B、远眺、仰视、低临水面、俯瞰
?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 D、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2)形成a图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 A、侵蚀、沉积
? B、溶蚀、搬运
? C、搬运、沉积
? D、风化、侵蚀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A、B、C、D四国某年旅游业的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 国家 |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 出口总额(亿美元) |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 国际旅游就业人数(万人) | 就业总人数(万人) |
| A | 150 | 300 | 1 500 | 75 | 1 500 |
| B | 120 | 400 | 1 000 | 50 | 1 000 |
| C | 200 | 1 000 | 5 000 | 300 | 15 000 |
| D | 80 | 320 | 1 000 | 95 | 950 |
参考答案:
(1)B,12,国民经济
(2)A?外汇
(3)D?就业
(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能力(旅游活动的作用)。
(1)注意要求是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故用国际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
(2)国际旅游收入/出口总额计算;
(3)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就业总人口计算。
(4)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就业人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