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12-22 05:34: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所谓“煤变油”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加工成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料的煤液化技术。技术上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无论哪一类液化技术,我国都有成熟的范例。煤液化技术已被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将“煤变油”技术列为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的原因不包括(?)
A.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B.我国煤炭资源较丰富
C.“煤变油”能大量节省水源,缓解水资源危机 ?D.我国已拥有煤变油的技术?
6.我国实施“煤变油”最理想的省市区是(?)
A.上海市?B.山西省 ?C.广东省? D.湖南省


参考答案:5.C 6.B


本题解析:5.“煤变油”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资源危机,却加重了水危机。因为“煤变油”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6.山西为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环境保护)
RCWA指数是指某区域可用清洁水资源量与该区域用水总量之比。下图示意1983-2008年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RCWA的指数的变化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市1996年之前和之后RCWA指数变化特点的差异。
(2)简述当地政府为提高RCWA指数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1)差异:1996年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2)措施:健全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水污染实时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净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本题解析:
(1)从图中读出数值的变化趋势即可。
(2)一方面是节约用水,一方面是控制水污染。政府的做法从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技术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污量,以及污水处理几方面积极应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1988—2000年我国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构成表(百分比),完成1—2题。


1、据表可知,退耕比例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 ]


A、林地
B、湿地、水域
C、草地
D、未利用的土地
2、目前,我国耕地

[? ]


A、面积减少仍在加速
B、利用率过低
C、人地矛盾仍很突出
D、人均耕地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选修6——环境保护】
RCWA指数是指某区域可用清洁水资源量与该区域用水总量之比。下图示意1983—2008年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RCWA指数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市1996年前后RCWA指数变化特点的差异,并分析1996年前指数变化的原因。(7分)
(2)简述当地政府为提高RCWA指数应采取的应对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特点;1996年前呈波动下降,1996年以后呈波动上升(2分)。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使用水量大大增加(3分);生产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可用清洁水资源减少(2分)。
(2)1健全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水污染实时监测系统;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水达标排放);4加强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5节约用水,提高水重复利用率;6中、上游地带建造水库;7调整产业结构;8提高技术,提高生产力(任选4点,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各年柱子长短来归纳其特点。1996年前指数变化呈波动下降,原因从用水量变化和水污染水质恶化来分析,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使用水量大大增加,生产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可用清洁水资源减少。
(2)提高RCWA指数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应该从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质的角度分析。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实时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节约用水,提高水重复利用率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