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30:16
1、单选题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A.黄土塬?
B.沼泽地?
C.沙滩地?
D.自流盆地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1.D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注入地中海,全长6 670千米,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千米。阿斯旺至开罗河段穿越沙漠,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从事农事
活动,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始建于1960年,耗资近10亿美元。坝高111米,大坝以上形成了库容达1 640亿立方米的纳塞尔水库。大坝工程的经济效益是:①保证了尼罗河下游约477万公顷农田能常年灌溉上,埃及盆地作物由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两熟或三熟;②防止了水灾和旱灾,节约了大笔防洪开支;③水电站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占20世纪80年代初埃及总发电量的一半;④水库养鱼,每年增收水产品2.5万吨;⑤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另一方面,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也给埃及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
(2)水能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带来了哪些环境效益?
(3)阿斯旺大坝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1)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灾、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
(2)主要是用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三废”的排放。减少废渣可以少占用土地,减少废水,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减少废气,减少温室气体和酸雨危害,等等。
(3) ①对土地影响:使土壤肥力下降,加重盐渍化;②对生物的影响:使沙丁鱼等水生生物数量减少;③对河口三角洲地区影响:海岸遭侵蚀加剧,海岸倒退等。
本题解析:埃及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修建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影响,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属于山西煤炭资源突出特点的是(? )
A.分布范围广,全省有60%的土地下有煤田分布
B.煤种齐全,全国十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D.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深,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山西煤炭资源的突出特点有:分布范围广,全省有40%的土地下有煤田分布;煤种齐全,全国十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与开发的概况。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近二十年北半球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较大,根据图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反映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 (5分)
(2)图乙反映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怎样变化(2分)?
(3)结合图丙谈谈植被覆盖率增加后对地区小气候的影响。(2分)
(4)反映了森林的 ? 作用。?(1分)
参考答案:(1)利用方式不合理(1分),存在着陡坡开荒(1分),过度垦殖的问题(1分)1。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分)。
(2)从1985年到1997年植被覆盖情况从草灌木丛覆盖多转变为常绿植被覆盖多。(2分)
(3)常绿植被覆盖率高导致当地冬季林内气温比林外气温高,夏季林内气温比林外气温低。(2分)
(4)调节气候(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及植被的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分析森林在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中所起的作用。(1)根据图甲信息反映,该地区的山区部分也以种植业为主,反映土地利用不合理,存在过度开垦的问题,山区过度开垦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根据图乙直接概括即可。(3)图乙反映夏季林内气温较外部低,而冬季林内气温较外部高。(4)材料反映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玛雅文明曾经高度发达,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农业是他们高度繁荣的基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
(1)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
①暂时农田 ②建筑材料和燃料 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④文明衰落 ⑤森林消失 ⑥农业生产力下降
(2)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做“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这种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后不得不废弃,是因为?__________。这也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外力作用)?__________非常严重。
(3)由以上可以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如图所示。
(2)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使土地肥力下降 流水侵蚀作用
(3)生态环境
本题解析:玛雅文明是农业文明,其建筑材料(木材)和燃料取自森林,其农业的基础(农田)来自于毁林开荒。然而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几年之后不得不弃耕,再去毁掉新的森林,而废弃耕地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这必然使森林不断减少,且土地肥力不断下降;再加上玛雅社会因缺少家畜而土壤中的有机肥补充不足,从而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最终,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玛雅文明最终消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