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26:07
1、单选题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15~16题。
小题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分布
小题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走向可能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放射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发展的区位。
小题1:兰州分布在黄河河谷地带,沿河流延伸,且南北受山脉阻隔,故城市呈东西方向延伸。
小题2:由于城市呈东西方向延伸,故交通线也主要呈东西方向延伸。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兴起的是
[? ]
A、开罗
B、拉萨
C、悉尼
D、麦加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最先在?(国家)出现,人们称为
?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2)近20年中,上述五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国。(填字母)
(3)②国可能是(?)
A、美国? B、埃塞俄比亚? C、英国? D、韩国
(4)①国与③④⑤三国相比城市水平较低,说明(?)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三国少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三国落后? D、①国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
(5)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6)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英国??,?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
?步完善,交通便捷?(3分)
(2)?②?
(3)? D?
(4)? C?
(5)?经济?
(6)? B?
本题解析:(1)材料一“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反映了逆城市化现象,世界的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都最早从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乡村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分析。(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故直接比较五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即可判断。(3)②国的人均GDP较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故判断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故韩国较为符合。(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市化发展是主要动力,①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故反映①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第二三产业还较为落后,C项正确。(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6)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卫星城是缓解中心城市环境环境的有效措施,故②③图示比较适宜。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基本概况,并能掌握两类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基本差异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注意借鉴课本的基础知识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小题2: 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及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小题1:图示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地域面积扩大等。
小题2:图示城市中心区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而发生迁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①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③综合农业开发区
④植物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城市后备用地
②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③交通更加便捷
④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小题3:浦东有若干非城市化块区穿插在城市化块区之间,下列不是这种规划目的的是(?)
A.为市政建设就地提供木材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事非农产业发展就是城市化地区,从事农林发展的就是非城市化地区。符合的D项。
小题2:“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从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选择A项。
小题3:“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从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分析。不是的就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