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25:46
1、单选题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A.50
B.500
C.5000
D.5000000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注意单位图上5cm,计算等实际距离50000000cm,转化为500KM。
故选B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甲处降水多于乙处
B.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丙处可以建设水电站
D.丙、丁两处相对高差可能为1000米
【小题2】甲处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北流向东南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乙地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甲地为背风坡,故夏季乙地降水多于甲地(两者之间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泥石流形成条件为降水大地形陡峭、岩石松散破碎,分析图排除B;水电站建立在水量大和地势起伏大的地方,排除C;丙地海波在200—400米,丁地在1000—1200米,高差在600—1000米之内,排除D。
【小题2】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甲处等高线向西南方向凸出,则甲地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示意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 d、e为等温线,g、f为等高线。读图回答1~4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2.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的天气变化可能为3.图示时刻,下列关于M、P两地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4.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aB.f>g
C.e
F.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G.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H.转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I.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G.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纬度因素
海陆位置
地形(盆地)
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1. C
2. B
3. B
4.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问题的综合运用。
1.利用p的风向可以判断,该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风向向左偏,说明该图所在南半球,则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越往北气温越高,C项正确。
2.由于该图表示南半球,故p地附近的低压槽处将形成锋面,p侧的风向为南半球的冷气团,故判断该低压槽处的锋面为冷锋。故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冷锋天气。
3.由于该图表示南半球,故M地的气温高于P地;且M地位于冷锋的暖气团一侧,天气晴朗;而P地位于冷锋的冷气团一侧为雨区,多阴雨天气,故气温日较差M点大于P点。
4.等温线呈东西延伸,即基本与纬线平行,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B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2.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影响
B.大气环流影响
C.人类活动影响
D.下垫面影响
E.该区域属于我国的季风区,旱涝灾害十分严重
F.该区域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
G.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H.该地区是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分布判断,B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B处气温较同纬度地区较低。根据经纬网定位,B附近为大兴安岭,受地形海拔影响,气温较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区位条件分析,通过图中的经纬网和国界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向内蒙古过渡区域,是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P区域位于2.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
A.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E.欧洲
F.非洲
G.南美洲
H.北美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根据经纬度的划分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范围可知。选择C项。
2.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非洲。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