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12-22 05:23: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世界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工业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
如下图所示。


产业链分工示意图
(1)苏门答腊岛的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自然带是        (6分)
(2)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6分)
(3)材料一中A所在海域是台风主要源地之一,当台风中心位于A地时,B城市风向为     风。城市雅加达所在国有火山国之称,其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4分)
(4)C是一条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    ,原因是        。(4分)
(5)东南亚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带(6分,每空2分)
(2)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 (2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2分) 沿海、沿河流分布(2分)
(3)西北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4分,每空2分)
(4)大(2分) 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分)
(5)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6分,每点2分答案言之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苏门答腊岛的纬度为0°N,经度为100°E附近,故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常年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其对应的自然带即为热带雨林带。
(2)某地地形地势特征答题时:要答出主要地形及分布、地势哪里高哪里低。由图可知图中有火山和沼泽的分布,而且火山分布在图中西部,沼泽分布在图中东部,由河流的流向可知为自西南向东北流,故地势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图中城市和村镇有的分布在沿海有的沿河,故聚落的分布特点是沿海、沿河流分布。
(3)当台风中心位于A地时,B地刚好在台风中心的正西方,故此时B城市风向为西北风;火山和地震多的原因与板块交界地带有关,而当地位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4)C河主要流经了东南亚地区,而河流的流量变化与当地的气候类型有关,东南亚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有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这样导致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大。
(5)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发展工业主要是附加值低的工业,而且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要改变状况必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的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故要从品牌、高技术、第三产业、市场等方面答题。
考点:世界地理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沙尘暴、泥石流属于哪种外力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每空1分)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                ;从地貌类型看,丙为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           作用形成,丙、丁处由            作用形成。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                ,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4)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参考答案:
(1)向斜(1分) 冲积扇(1分)
(2)内力(1分) 流水沉积(1分)
(3)海陆间水循环(1分)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1分)
(4)④(1分)


本题解析:
(1)岩层变形是判断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从丙处的地貌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貌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为冲积扇地貌。
(2)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丙、丁两处分别形成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均属于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3)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它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4)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汇流速度加快,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④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考点:地质作用、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钓鱼岛海域的遥感影像景观图。其中,岛上山体多断崖,山体边缘浅白色的地带堆积着破碎的石块和粗砂。山体边缘破碎的石块、粗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岩浆活动
B.搬运堆积
C.风化侵蚀
D.强烈地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A错;强烈地震会出现山体滑坡,不会出现破碎的石块,D错;如果受外力搬运,碎石块和粗砂不会出现在山体边缘,应离山体有一定距离,B错;钓鱼岛所处位置海风强烈,受海风的风化侵蚀影响,山体周围出现破碎的石块和粗砂,故选C项。
考点: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