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23:21
1、单选题 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这些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吸收很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大量吸引长波辐射的能量。所以温室气体的共同作用是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即长波辐射部分。C对,A错。紫外线是短波部分,吸收少,C、D错。
考点:温室气体及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大气的散射作用
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大气的吸收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一般不会有霜冻,故B正确。夏季天空多云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不会太高,故C错误;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散射了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故D错误。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
【小题1】B处7月份盛行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小题2】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判断B处为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由印度洋吹向大陆的西南季风,故D正确。
【小题2】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 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故B正确。
考点:区域中国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0分,每空2分)
(1)字母a表示__________辐射。(2)字母b表示_________辐射。
(3)早春季节,嘉峪关农村通常采用燃烧柴草产生烟雾的办法防御霜冻,这样做有利于( )
A.增强C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a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4)C辐射的存在,对地面具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5)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可知,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_____(大、小)。
参考答案:
(1)太阳
(2)地面
(3)A
(4)保温
(5)大(每小题2分)
本题解析:
(1)地面的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3)烟雾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尘埃,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起到了保温作用。图中c为大气逆辐射。
(4)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5)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缺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表面温度高,晚上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表面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 )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 都是高压
D.A、B 都是低压
【小题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1月为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故A为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故B为低压。
【小题2】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可知C地吹西北风。
考点:该题考查等压线及风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