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20:09
1、综合题 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资料和图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4)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简述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分)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2分)
(3)空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音污染(任意写两个给2分)。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答案要从资料和图表中找出。山东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即从事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产值也在不断增加。
(2)先要了解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
(4)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虑。既然是影响就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下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A.大江大河发源地
B.河流上游地区
C.干支流交汇处
D.荒漠地区的绿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条件,水运便利,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武汉地区城市发展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城市等级体系不断完善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洪涝灾害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台风影响明显,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位于阶梯交界处,多地形雨
D.湖泊众多,径流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与1982年相比,区域2005年城市等级由原来三级变为四级,城市数量由原来5个变为19个,不少城市规模较原来扩大,并且新出现许多城市。虽然城市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由于区域总人口的增加速度位置,因此不能“直接”得出“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结论。
小题2: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主要是锋面雨)暴雨集中,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多发,该地受台风影响较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广州
B.中山
C.东莞
D.汕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城市的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高,广州为省会城市级别高于其他省内城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城市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
B.城市都是由集市逐步演变而成的
C.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
D.农业出现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城市起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二是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