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22 05:11: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不包括
[? ]
A、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B、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C、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D、逐步增加重化工业比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的是(?)
A.气候干旱
B.多大风天气
C.地表碎屑物质丰富
D.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加剧了土地荒漠化。故与台风的侵袭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和形成原因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右甲、乙两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两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的通航里程相近,但甲河年货运量远大于乙河
B.两河流域的植被类型相同,均为常绿阔叶林
C.图中长株潭和鲁尔区两大经济圈目前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D.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均为集约化农业
小题2:图中A、B地区在发展种植业生产方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雨热不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B.水旱灾害频繁?光热条件不足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壤贫瘠?耕地不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长江的通航里程约2838公里,莱茵河的通航里程大约869公里,两者不相同。长江流域主要经过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但莱茵河流域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长株潭地区属于工业化阶段,而鲁尔区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密集型农业类型。而B地以密集型的乳畜业为主,也属于集约型农业。
小题2:A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 A地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旱灾害频繁。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而热量比较缺乏但气象灾害较少。综上判断,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A地为平原地形,水土流失不显著。而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地降水多,没有土地荒漠化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6分)读图8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迅速退化。
(1)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应对措施。(6分)
(2)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分析①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8分)
由于俄罗斯土地租金便宜、产量远高于国内,东北农民从2005年开始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种大豆,种植面积达6000公顷以上。在我国大豆供需缺口保持3000万吨的态势下,去国外种大豆对农民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
(3)说明东北农民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8分)
近年来,殖民遗迹旅游(黑色旅游)开始兴起。东北地区近代饱受日俄侵略,遗留了很多殖遗迹。有伪满皇宫、战争遗迹、宗教建筑、受难者遗迹和殖民监狱等类型,数量都十分巨大。
(4)分析东北地区殖民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8分)
大庆是石油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日渐枯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大庆的必然选择。
表2 大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5)说出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在表2中的具体体现。(6分)


参考答案: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2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使用清洁能源;(2分)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等。(2分)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2分)气温低,蒸发弱;(2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多条河流交汇;(2分)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2分)
(3)俄罗斯远东地区距我国东北近;(1分)开发历史晚,土壤肥沃,产量高;(2分)土地价格低;(1分)人口稀少,人均耕地面积大;(2分)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2分)
(4)历史文化价值高;(2分)数量大,类型多样,地域组合状况好;(2分)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2分)客源市场广阔。(2分)
(5)产业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体现了经济持续发展;(2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体现了社会持续发展;(2分)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增加,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2分)(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东北地区多年冻土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区时。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等。
(2)本题考查沼泽的成因。①位于三江平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多条河流交汇;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
(3)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俄罗斯远东地区距我国东北近;开发历史晚,土壤肥沃,产量高;土地价格低;人口稀少,人均耕地面积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
(4)本题考查旅游发展条件的评价。东北地区殖民遗迹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高;数量大,类型多样,地域组合状况好;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广阔。
(5)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体现了经济持续发展;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体现了社会持续发展;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增加,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