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07:16
1、综合题 读上图回答下面问题。(12分)
(1)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6分)
(2)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6分)
?
?
参考答案:(1)画图略
(2)M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M地昼变长夜变短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ABCD各个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表示夏至日;B表示秋分日;C表示冬至日;D表示春分日。故甲图中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连接侧视图上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地心,并延长即可画出直射阳光;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可画出晨昏线,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2)结合上题分析,从B到C位置,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上,而M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先接近M点所在纬度再远离,故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由于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南移,故南半球出现昼变长夜变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推理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③掌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于地球运动的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若图中β由目前的23°26′变为3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
B.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D.温带范围变小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意义。黄赤交角的读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和极圈的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成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30°,极圈的度数为60°。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1100、1250
B.1100、1350
C.1500、1250
D.1500、1350
【小题2】图中四个箭头,正确表示坡面径流流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的规律,可判定河流流向从而推知等高线a的数值应大于1 300,又图中等高距为200 m,则a的数值为1500米,排除A、B;结合图示根据等高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b处为一洼地,故再排除D,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集水方向应大致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并指向河流,①正确,④错;又b为洼地,故②、③错,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①②③④经纬度位置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回归线、极圈、0°经线等信息可判断四地的地理坐标:①(23°26′N,45°W)、②(23°26′S,45°E)、③(23°26′S,90°W)、④(23°26′N,45°W)。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⑴ 此图是以?为中心的半球图,判断的依据是?。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⑶此日上海市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⑷此日A点夜长?小时,B点昼长?小时,C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度,C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 _________。2分
⑸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应为?。
⑹此日D点为_______时。
参考答案:(1)北极;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2)
(23°26′N,90°W)(3)A
(4)12;24;90;昼长夜短
(5)CAB
(6)3
本题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2)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根据经度0?的位置可知直射点的经度。(3)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白昼越长,日出月早。(4)赤道上昼夜均等,个12小时。北极圈有极昼现象。直射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是昼长夜短。(5)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二侧递减。(6)根据光照图,地方时的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