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06:14
1、单选题 读图“全球板块示意图”,完成题。
1.关于板块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2.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两个板块边界上
①南极洲板块②美洲板块?③太平洋板块?④ 印度洋板块
A.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消亡边界经常形成海岭和海岸山脉
C.红海处在消亡边界上
D.板块生长边界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③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而“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中的地壳说法是错误的。而是软流层之上的岩石故A答案错误。板块消亡边界在洋中往往形成海岭,在陆地经常形成褶皱山系,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交界形成海岸山脉或陆缘岛弧。故B答案错误。板块生长边界由于张裂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D答案正确。
2.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上,属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俯冲边界形成的海岸山脉。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边界、位置、形成的地形等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l、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
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2.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E.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F.白昼时间长
G.大气中云量较少
H.地面温度较高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的大风天数的季节差异判断,该地区3—5月风力最大,而3月地面结冰,故不利于形成扬沙天气,而4—6月气温回升,地表解冻,而风力较大,若植被状况较差,则容易形成扬沙天气。
2.根据该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判断,5月该地区降水量较少,故判断晴天多,光照较强,而7月该地区降水量丰富,即多阴雨天气,则光照较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处(北纬38.1,东经142.6)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的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了核泄漏事故。
材料二:日本地震震中示意图和日本地震后海啸传播时间(单位:小时)图。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生长或消失)边界。
(2)阐述图中海啸传播的时空分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泄漏带来核辐射,请运用大气环流和海水运动知识,分析北太平洋东岸各国成为继日本之后核辐射物质污染最严重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亚欧;太平洋;消亡
(2)距震源越远的地区,受海啸影响的时间越晚;受日本岛、台湾岛等到屿屏蔽,背离日本大地震震源方向的地区受海啸影响时间更晚,有的地区未发生海啸。
(3)大气环流:时值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北太平洋东岸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海水运动:辐射物质进入大洋,污染物会随着洋流顺时针流动,流向太平洋东岸,因此北太平洋东岸成为继日本之后核辐射物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属于下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