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05:32
1、单选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
A.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B.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C.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开发沼气,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改善耕作,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灌溉技术,可以减少荒漠化面积的增加,A对。增加水井数量,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灌溉,引发土壤的盐碱化,导致荒漠化面积增加,B错。乔木是生长在湿润地区的,生长耗水量大,西北地区缺水,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带,会导致缺水问题更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C错。在西北地区开发沼气,一是原料问题,这里是牧区,作物秸秆、草等都是牲畜饲料,不便直接用来生产沼气。二是沼气生产需要在气温高的条件下,通过发酵过程来实现,西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不能生产沼气,所以也就无法解决能源问题,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中国部分地区沿4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列植被类型后面填上相应的字母。
草原地带____________,森林草原地带____________,半荒漠地带____________,荒漠地带____________。
(2)图中自西向东,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畜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影响荒漠化进程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_的变化。
(4)近年来,尤其是华北地区一带经常出现沙尘天气(浮沉、扬尘、沙尘暴),就是____________的一种表现。这给华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5)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节,常遭风沙危害,____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部,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是沙尘的主要来源。
(6)沙尘暴是环境恶化的征兆,它既是一种____________灾害,也是一种____________灾害。这种天气属____________天气系统。
(7)我国沙尘暴频繁的主要原因,从自然因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人为因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最有效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D? B? A
(2)由低到高?由小到大
(3)人类活动?气候?年降水量
(4)荒漠化?交通、环境、生产和生活、人体健康等
(5)西北?东北?西北?荒漠化土地
(6)地质?气象?冷锋
(7)气候干燥,风力强劲?不合理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8)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植草种树,营造“三北”防护林,生物和工程固沙,健全法规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地形剖面图综合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成因、分布、防治措施,综合性较强,且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1)(2)题,中纬地区由沿海到内地,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自然景观也有规律的变化,由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向荒漠过渡,生产力水平和载畜量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荒漠化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活动,主要发生在降水量较少的西北地区。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一带冬春两季正值盛行冷锋天气,特别是快行冷锋。冷气团来自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锋面过境时往往无降水,强劲的西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常出现沙尘天气,会对交通、环境、生产和生活、人体健康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制定法规、工程固沙、加强生态管理。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3日,受到西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入侵,新疆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和大风扬沙天气。此次沙尘暴从12日13时左右进入阿拉尔市区,到17时30分左右达到最强风力,大气能见度不到百米。
材料二:2010年暴雪、暴雨洪水、低温、大风、寒潮、强沙尘暴、高温、大雾等重大灾害性气候全部出现,造成新疆各地经济损失严重,也出现了人员伤亡情况。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沙尘暴强度分布图。
(1)由材料二分析,我国沙尘暴的中心区,除了新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2)沙尘暴发生区域的地表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3)新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自然灾害多发,经常是雪灾刚过,洪灾又至,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蒙古;甘肃;陕西西北;宁夏北部(任答两项即可)
(2)干旱、半干旱
(3)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掩埋或损毁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引发环境问题;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任答3点即可)
(4)新疆冬季降雪、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增;地表坡度大,山地河水流速急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
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下游水流量平稳,调节不同季节的河流水位,提高航运的稳定性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问题。
小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小题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
A.调蓄洪水
B.航运
C.发电
D.旅游观光
小题4: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①退耕还林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③跨流域调水?④退田还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人口的增加,人们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减小;又因人们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洞庭湖,使其面积减小。故选A。
小题2:湖的面积减小,蓄水能力下降,使其调蓄功能降低,所以使水灾频发。故选B。
小题3:洞庭湖可以调蓄洪水,利于航运,还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观光,但是它地势低平,水力条件差,不能用来发电。故选C。
小题4:因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和围湖造田,所以使其面积“变大”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故选D。
点评:本组试题考查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洞庭湖的作用及面积减小的原因,然后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