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55:28
1、单选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据此回答下面几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2.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3.访问期间
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
E.20°W向东到2°30′E
F.20°W向东到92°30′E
G.2°30′E向东到92°30′E
H.92°30′E向东到160°E
I.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G.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1.当西八区区时为4月18日9时50分时,东8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为4月18日9时50分+16小时=4月19日1时50分。
2.赤道上6点日出,18点日没,根据西八区区时为4月18日9时50分,即西经120°地方时为18日9时50分,计算出4月18日6时的经度为西经177°30′,4月18日18时的经度为2°30′E,即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是177°30′W向东到2°30′E,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20°W向东到2°30′E。
3.访问期间是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到30日,此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正在向北移动。曾母暗沙位于4°N附近,太阳直射点大约每天移动0.26°,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4°N需要大约15天,即4月5日直射点位于4°N,所以2006年4月18日到3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曾母暗沙以北,并向北移动,曾母暗沙正午日影变化为一直增长,故A错;高雄纬度大约23°N附近,访问期间直射点位于高雄以南,并正在向北运动,所以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故B正确;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日影应由长变短,故C错;西雅图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应由长变短,故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分)
(2)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千米。(2分)
(3)如果把此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用数字式表示)。(1分)
(4)小河流向 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4分)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还是乙处好? 处。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盆地(1分) 陡崖(1分) 山谷(1分) 山脊(1分) 山峰(1分) 鞍部(1分)
(2)11(1分) 4.6(1分)
(3)1:100000(1分)
(4)东北方(1分) AC(1分) 因为A处比C处海拔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2分)
(5)乙处(1分) 等高线较甲处稀疏,坡度比甲处更平缓(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地形依次①四周高,中间低,是盆地。②处等高线相交,是 陡崖。③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④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⑤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⑥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2)根据图中数值,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1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4.6千米。
(3)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所以新比例尺是1:100000。
(4)根据图上的指向标,小河流向东北方。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因为A处比C处海拔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所以选AC线。
(5)读图,乙处 等高线较甲处稀疏,坡度比甲处更平缓。更适合修梯田。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基本地形类型,比例尺大小,等高线图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B.O°纬线的长度是O°经线的两倍多
C.经度差1°的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国简图,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区多为平原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城市都分布在石油产地
D.河流众多,水资源充足
小题2:图中卡维尔盐沼的成因有? ( )。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②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
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④多外流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图示国家为伊朗。伊朗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比较缺乏,地形多为高原、山地。
小题2: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四周高中间低,该种地形阻挡了海洋水汽的深入,使区域内部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周围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故有盐沼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B ? ,? C ? 。?(2分)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 。(2分)
(3)B处海拔最高可能的范围是( ? )(2分)
A.[150 m,200 m] ? B.[250 m,300 m)? C.[200 m,250 m]? D.[250 m,300 m]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 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 ?;G与H的相对高度为 。?(4分)
(5)拟在图中A、D、E处选一处建一水坝,应选择在 ? 处,理由是 ?。?(4分)
参考答案:
(1)陡崖 鞍部 (每空一分)
(2)自西北流向东南(2分)
(3)B(2分)
(4)7.2 km 50 m~150 m(4分)
(5)A 位于峡谷,工程量小;上游为山间盆地,储水多 (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B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C位于两山顶和沟顶之间,为鞍部。
(2)有向标图必须按照给定的方向作判断,河流AD段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3)B处陡崖最高海拔为:谷地高度+最大相对高差即200+(1+1)*50 =300m,因此,B处海拔最高可能的范围是[250 m,300 m)。
(4)根据比例尺的概念可计算出GH实际距离为3.6*2km="7.2" km;G地海拔为400-450m,H地海拔为500-550m,二者相对高度为50 m~150 m。
(5)A处是峡谷口,利于修建大坝,在谷口内的集水区域较大,利于集水;D、E位于海拔较低的谷底,修库建坝淹没区域广,且积水区域小,因此,二者不宜建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