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50:49
1、单选题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是明亮的,现代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如果前一天的昏影还没有结束,而后一天的晨光已经开始,那么整个晚上天空都不黑,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研究发现白夜出现的纬度与理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在经线圈上相差18度圆心角。假如北半球冬至日的白昼、黑夜和晨昏蒙影的分配近似图,则北极点的夜空中出现晨昏蒙影的时间约在
A.90天后
B.45天后
C.22天后
D.10天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运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纬度为66°34′。当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达到72°时,北极点出现晨昏蒙影。切点位于移动6°,大约需要22天时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城市的经度为(?)
A.东经105度
B.东经135度
C.东经127.5度
D.东经120度
小题2:该日,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
C.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小题1:根据该城市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计算当地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1时30分,而当地为正午12时,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30分,即经度位于120°E东侧7.5°。
小题2:该城市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昼长为14小时,判断出现昼长夜短,故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2小题
小题1:该地位于
A.45°N, 110°E
B.21°34?N, 110°E
C.45°N, 130°E
D.21°34?N, 130°E
小题2: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应用等。
小题1:由题意和图示,该地为我国某地,则说明其纬度为北纬度,又由于图示中太阳高度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即说明当地此时为正午时刻,且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相等,均为n米,则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又由于此时该地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范围,说明此时该地处于冬至日。因为,对于北半球而言,只有当太阳高度角最小时(即北半球的冬至日时),其同样的太阳辐射范围才能达到最大值。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得: 45°=90°—|φ—(—23°26′)|;有该地的纬度为21°34′N。又因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说明此时该地为正午12时,该地的位置位于北京时间所在的120°E以西的某地,并且两地的地方时相差40分钟,计算某地在北京时间所在的120°E以西的110°E处。
小题2:根据第1题的判断结果,第2题,该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则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完成题。
小题1:下列四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P点所处的位置与上述题意相符合的是
小题2: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E)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小题3: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P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即P位于极圈内。P点盛行东南风,则推出P位于南极圈内。
小题2:据图中信息可知:120°E地方时为20时。4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则P点地方时为12时。根据地方时计算方法可算出P点所在经度应为0°。小题3:3月21日-6月22日P点自南极点向北移动到极圈位置;6月22日-9月23日,P点从南极圈向南移动到南极点位置;9月23日-12月22日,P点从南极点向北移动到极圈位置;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P点从南极圈向南移动到南极点位置。因此世博会期间P点的移动方向是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从题文中获取地理信息,如“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结合光照图,可推断出P位于极圈内,且地方时为12时,因为它在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上;由“P点盛行东南风”,则可推出P位于南极圈内,且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地球上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则这两地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小题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为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该天,日出时刻地方时早于6时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90°
小题3:如图示日期为6月22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甲位于热带,乙可能位于寒带
C.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
D.四地中,丙地纬度最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夜长为12小时,其余三地昼长不同,可判断甲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昼长小于夜长,乙地昼长大于夜长,乙与丙丁不在同一半球,如果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可能是丙、丁地。正确答案选C。
小题2:甲地夜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水平运动的物体几乎不发生偏转;日出时刻地方时等于6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90°。正确答案选D。
小题3:如图示日期为6月22日,甲位于赤道、乙地位于北极圈内、丙、丁位于南半球。由以上判断可知,甲位于热带,乙可能位于寒带。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