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40:45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回答问题。
1.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范围是2.该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大致是3.该工业空间费用曲线后来递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O-M
B.M-N
C.N-P
D.P-Q
E.O点
F.M点
G.R 点
H.P点
I.地租上涨
G.市场近便
政策扶持
交通费用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工业的最大收益区是企业布局的最佳地区,即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结合图示的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分布,在收入大于费用的范围内为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
2.结合上题分析,收入减去费用剩余最大应为最佳区位,故比较选项中四地,在R地的经济效益最高。
3.该工业为市场指向型工业,因此远离城市中心就是远离市场,运输费用增加导致空间费用曲线提高。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布局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经济效益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并能结合图示经济效益由收入减去费用综合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
B.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水资源的消耗增加
D.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给出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是既节约原料、能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结合图示分析,把发电厂的冷却水用于供暖和养鱼,可充分利用水资源,故水资源的消耗增加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经济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关系,即可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优势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等之间的矛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我国双季稻产区的形成说明农业生产具有
①季节性和周期性?②地域性?③非地带性?④不稳定性2.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3.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E.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
F.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G.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
H.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无足轻重
I.土壤
G.地形
水热
技术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1.农业生产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我国双季稻产区的形成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双季稻说明水稻一年两熟,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影响农业的区域因素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条件可以进行改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所减弱;所以A错误,但并不是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无足轻重,农业生产仍然受地域的限制,所以C、D选项也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双季稻可以实现一年两熟,是因为热量水分条件充足,所以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水热条件。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农业的特点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适合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种植园农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B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D多在热带高温多雨的地区;只有C所在地区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大牧场放牧业。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13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有1/4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今春耕地过湿的原因?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雨雪量比常年多?②低温持续时间长,土壤解冻慢?
③气温低,蒸发弱?④土壤粉沙性强,含水多2.东北地区耕地过湿加重了春涝程度,因为3.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4.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①降水量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土壤类型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E.土壤含水已接近饱和状态
F.山间洼地多,排水不畅
G.降水过多,地表径流增加
H.多条河流发生凌汛
I.GPS
G.GIS
RS
3S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⑤
②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东北由于冬季降水较多,使得地表和地下水比往年多,而低温又影响蒸发和土地的解冻,致使春耕时依然耕地过湿。
2.耕地过湿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或过饱和,随着气温的回升,冰雪融水增大,从而加剧了春涝。
3.当春涝发生时,地表和土壤状况和平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反射和折射状况也不相同,而遥感技术可以扑捉这种变化,因而C正确。
4.春涝的发生与地区降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地形状况有关系,因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的时候需要叠加这三类地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