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39:24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_,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___。
(2)甲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甲河汛期在__________(1,7)月。
(3)上世纪末,甲河下游曾经出现断流,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图中城镇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春季节,该地城镇大气污染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凸出
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22℃等温线向北凸出
C.甲地海拔高,1月气温高于丙地
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日、年较差小
B.嫩江及其支流汛期长,封冻期短
C.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温带草原带
D.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3、单选题 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地区的地貌类型是?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喀斯特地貌
D.沙丘
小题2:图示地区春季是个多灾的季节,该地区春季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是:?
A.洪涝、台风
B.洪涝与沙尘暴
C.地震、台风
D.旱灾、沙尘暴
小题3: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为?
A.甘蔗、柑橘
B.甜菜、柑橘
C.花生、苹果
D.棉花、茶树
4、单选题 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 ]
[? ]
5、单选题 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小题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小题3: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小题4:据科学测算,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这说明
A.大西洋在扩张
B.美洲在向东漂移
C.地中海在消亡
D.太平洋在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