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06:03
1、单选题 饲料因素是影响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因素之一。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都属于畜牧业都受饲料因素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陈老汉从淮安老家到苏南无锡承包了60亩耕地,一干就是几十年。下图是其承包地种植面积构成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陈老汉外出承包土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老家居住条件差
B.家乡土地质量差
C.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D.苏南生活水平高
小题2:陈老汉承包地种植面积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与淮安相比,无锡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陈老汉外出承包土地重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5年到2012年水稻和油菜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蔬菜和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以主导地位,种植面积的变化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小题。
小题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游牧业
小题2: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小题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材料知,农民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山区,位于新疆,并且没有固定的生活地域,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存在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典型的游牧业,故D正确。
小题2:牧民根据不同的季节牧草生长情况选择短暂的居住地,选在山前平原地势较低,应在春季或秋季,A错;选在高山上应在夏季,B错;沙漠地区不适合放牧,D错;选在河谷低地,地势低,说明此时这里比其它地方温度高,牧草生长好,应是冬季,C正确。
小题3:牧民选择季节性轮牧,从河谷低地-山前平原-高山,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 ― 绿洲农业
B.宁夏平原 ― 灌溉农业
C.洞庭湖平原 ― 水稻种植业
D.长江三角洲 ― 大牧场放牧业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四川盆地为水稻种植业;宁夏平原为灌溉农业;洞庭湖平原、长江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小题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小题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土壤肥沃
D.光照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看出,该地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形成的是山麓冲积扇,故选A。
小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强,温差大。纬度较长江中下游平原高,热量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稀少,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