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环境与环境问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3:50: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2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国及其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B城附近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如下图蘑菇石)。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材料三:2014年1月17日中国铁建总城堡建设的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二期主题工程宣告完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工程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桥梁和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
(1)试分析卡帕多奇亚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试分析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的原因。(6分)
(3)我国上海某羊毛衫生产厂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期计划到B城所在国家投资建厂,结合所学知识,请进行可行性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⑴地质时期卡帕多奇亚地区沉积作用明显,形成了明显分层的沉积岩;后来板块运动下,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沉积岩;后来经过日晒雨林和高原强烈的温差等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了今天的奇观(6分)
(2)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穿越高原、山地,经过的地区起伏大;跨越河谷和海峡,多桥梁和隧道;冬季风比较大;我国的武广和沪宁高铁经过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6分)
(3)可行。(2分)B城所在国家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原料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距欧洲市场近;三面环海、海运便利;(8分)


本题解析:
⑴读材料二分析,可以判断顶部是岩浆岩,底部是沉积岩。由此判断,地质时期卡帕多奇亚地区沉积作用明显,形成了明显分层的沉积岩。后来板块运动下,火山喷发的岩浆流动到该地,覆盖在沉积岩上面。再后来地壳又抬升,这里的海拔升高,经过日晒雨林和高原强烈的温差等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了今天的奇观。
(2)根据材料一图,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土耳其,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穿越高原、山地,经过的地区起伏大。铁路跨越河谷和海峡,多桥梁和隧道,这里的纬度较高,冬季风比较大。所以车速要小。我国的武广和沪宁高铁经过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
(3)B城所在国家是土耳其,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原料丰富。该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该国距欧洲市场近,三面环海、海运便利。上海某羊毛衫生产厂在该国投资建厂,靠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可行。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污染就越严重,质量就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可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①无风天气②大风多雨③空气对流强烈④盆地地形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①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②沙尘暴时有发生③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裸露④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生态保护】(10分)环保部昨日公布了《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于2012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环保部表示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超过30%的河流和超过50%的地下水不达标;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

(1)说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后,环境污染危害重于地表水污染的原因。(4分)
(2)温州市创新河道管理模式,大力推行“河长制”,河长的具体工作就是对河流进行“标本兼治”。说明“治标治本”的具体内容。(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
①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运动比较缓慢,很难净化,危害长远。(2分)
②污染物进入含水层时,隐蔽性强,渐进式产生,很难监管。(2分)
(2)治标:治理当前已经存在的污染,重点是做好清淤、清障、垃圾清理和拆违这四项重点工作。(2分)
治本:①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新的污染,关键在截污、在控源(实行全程清洁生产)(2分);②要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整治成果。(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2分)


本题解析:
(1)地下水与地表水净化周期不同,地表水净化周期远小于地下水,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运动比较缓慢,很难净化,危害长远;地表水污染容易被人们观察到,所以排入地下水更隐蔽,管理与监查困难,污染物进入含水层时,隐蔽性强,渐进式产生,很难监管。
(2)水污染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题目要求从标与本两方面分析:
标,是指表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已有方面。治标:是治理当前已发现的污染主要是治理当前已经存在的污染,重点是做好清淤、清障、垃圾清理和拆违这四项重点工作。
本,是指引发特征的源头主要是减少排放污染物。治本: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新的污染,关键在截污、在控制污染源,实行全程清洁生产;要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整治成果。最好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环境对人口具有限制性是因为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具有
[? ]
A、地域性
B、整体性
C、多用性
D、有限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酸雨是日益严重的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形成酸雨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