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28:16
1、单选题 2012年11月5日,中国极地考船“雪龙号”从广州出发,开启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之旅,将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图为一月份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时刻,当船只从长城站向乌斯怀亚行驶时则(? )
A.逆风逆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顺水
小题2:据图推测,虚线L处天气系统与甲、乙两地天气特点为(? )
A.高压脊, 甲地晴朗
B.低压槽,乙地阴雨
C.暖锋,甲地阴雨
D.冷锋,乙地阴雨
小题3:某日,考队员在乌斯怀亚(68°W、54°S)观察到日落时间为该地地方时20:00点,则该日我国漠河(122°E ,53°N)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4:00
B.9:00
C.8:00
D.7:00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1月,长城站至乌斯怀亚之间盛行西风,海水向东流,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是向西行驶,所以逆风逆水,A正确。
小题2:虚线L处为低压槽,形成暖锋,甲处于冷气团控制,为阴雨天气,乙地处于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所以C正确。
小题4:乌斯怀亚与我国漠河纬度相当,所以乌斯怀亚的昼长==24-漠河的昼长。根据日落时间="12+1/2" 昼长,可以算出乌斯怀亚的昼长为16小时,那漠河的昼长为8小时,根据日出时间="12-1/2" 昼长,可以算出漠河的日出时间为8时,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图示地区2.若此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则关于图中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B.可能有台风
C.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
D.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
E.径流季节变化大
F.此时正处于汛期
G.结冰期可能长达半年
H.为两岸的甜菜提供灌溉水源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高低,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左边的气压值高,右边气压值低,图示部分大部分被高压控制,天气晴朗。C对。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A错。台风是强热带气旋,是低压中心,B错。没有资料作为依据,可以判断是在亚洲,D错。
2.若图示为我国某地区,根据1月份0°C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推测可能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径流季节变化大,A对。1月份是冬季,降水少,处于枯水期。B错。我国的河流结冰期主要是在冬季3个月内,图中无法判断是我国的哪个地区,所以无法判断结新学期长短,C错。不能判断地区,也就不能判断是什么作物,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等值线图,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某丘陵公路分布图”,一场大雪之后,李先生乘车从甲镇到乙镇,沿途公路上都撒了盐,但李先生发现AB段撒盐特别多,其原因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10回答20—21题。
小题1: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小题2:与图中几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小题1:图示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反映“凸低为高”,结合地理位置位于河谷地带,故选C项。
小题2:图示几处湿地的分布主要位于地势较高地区,故与B项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右面的等压线图,回答A点近地面风向V的形成过程:(8分)
(1)F1是_______________力,它垂直于______________并指向________________.
(2)F2是_______________力,F3是_______________力。
(3)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地面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参考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低压
(2)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南半球?风向左偏?(4)摩擦力、
本题解析:(1)图示)F1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2)F2与风向相垂直,故判断为地转偏向力,F3与风向相反,故判断为摩擦力。(3)图示风向向左偏或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4)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形成风的三个力各自的特征,并结合图示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落实和读图能力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