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24:27
1、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在图中填绘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⑵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⑶在图中______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
⑷当地球在图中________点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⑸盐城中学开始放暑假时,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点附近;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点附近。
⑹地球运行至C点时,我国正值_______(季节)。过了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南、北)移动,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逆时针。(1分)?(2)北回归线或23°26′N?夏至(2分)?(3)C(1分)
(4)B、D(1分)?(5)A? C (2分)?(6)冬季?北?昼渐长,夜渐短(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北纬38?一开阔的地面上,在楼高为H的楼层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正午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
A.H×tan(90?-38?)
B.H×cot(90?-38?-23?26′)
C.H×cot(90?-38?)
D.H×tan(90?-38?-23?26′)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欲使新楼底层全年正午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前楼的影子达到最长时的距离,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时的前楼影长。由于当地位于38°N即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90°-38°-23°26";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方法可计算楼间距="H" *cot(90?-38?-23?26′)。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度与楼间距的关系和直角三角形邻边的计算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2011年某地1—6月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5月1日,该地的黎明与黄昏分别为
A.0时和24时左右
B.4时和20时左右
C.2时和22时整
D.4时和20时整
小题2:该地有可能位于
A.利比亚
B.日本
C.加拿大
D.南非
小题3:9月初,该地的白昼时长约为?
A.12小时
B.16小时
C.20小时
D.2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图示,根据图中5月的白昼黑夜状况进行判读。黎明时分为0:00,日出时间约为2:00,日落时间约为22:00,黄昏时间为24: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该地6月出现极昼现象,该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9月初的白昼时间约等于3月初的黑夜时间。3月初该地8:00日出,16:00日落,黑夜时间16小时,所以9月初的白昼时间约为16小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极地俯视图,此时全球为同一个日期,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回答问题。
小题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10°N,0°
B.20°N,0°
C.20°N,180°
D.10°N,180°
小题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处于极夜时期
B.我国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C.至日本的油轮在斯里兰卡南部顺风顺水
D.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是小麦收获季节
小题3: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
小题1:由于此时全球为同一天判断,180°经线为0时,曲线ABC的太阳高度为0°即为晨昏线,晨昏线180°一侧为夜半球。故70°N以内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的纬线为20°N;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即正午12时的经线,根据180°为0时,计算得12时所在经线为0°经线。
小题1:图示,太阳直射20°N,故为北半球的夏季,A项北极地区出现极昼;错误。B项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错误。C项此时南亚盛行西南风,故海水自西向东流,至日本的邮轮经过北印度洋则顺风顺水;正确。D项此时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的小麦为生长期;错误。
小题1:国际标准时间及0时区的区时,根据180°为0时,计算0时区为12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此图表示中心点为______极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____点钟,A、B、C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昼长是______小时。
(3)A、B、C三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
(4)A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
(5)C点再转过______千米后日落地平线以下。
参考答案:(1)北
(2)15;C;12
(3)A=B=C;C>A>B
(4)23.5。N,0。;3
(5)2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