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05 23:46: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建筑工程往往都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缩影,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展开了研讨。
研讨一 秦长城的见证
《世界遗产名录》对长城的评价语为:“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却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扼要说说对秦长城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讨二 圆明园的诉说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它把祖国锦绣山河的众多景观和西洋建筑艺术集于一身。伏尔泰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这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但在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它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焚毁,如今残留的残迹,仍默默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的某一次战争是近代历史上哪次战争?并分析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讨三 美国国会大厦的威严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虽然对总统的弹劾只有3次,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历史:秦长城的修筑有效抵御了匈奴南下的掠夺,有利于人民安定的生产和生活,但也是秦始皇暴政的历史见证。现实:秦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总统由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国家立法大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无权解散国会,国会有权弹劾总统。二者平行,但又相互制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我国目前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有
①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②以深圳、广州、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以京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群
④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城市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粕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沙漠之舟

犁耕

龟兹妇女采桑

驿使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天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以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嘉峪关魏晋墓专壁画反映了当时的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地区的开拓有密切联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举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一八事件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说明为什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
(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2)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
(3)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4)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古代中国对外影响扩大,形成中国文化圈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