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十)

时间:2021-06-24 07:11: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高中学生在研究中国服饰变化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案例:①北魏孝文帝“更姓易服”;②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③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旗袍”;④新中国初期的“列宁装”“绿军装”。从中可归纳出服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以下表述恰当的是
A.社会政治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的影响
C.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D.反映了人们所处的不同阶层和职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
A.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C.实现了“一五”计划目标
D.在全市建立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意味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从题干强调“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看,应该选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意在突出在本次学部大会上,工农大众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相关的报告和文章中工农劳动模范也参与其中,体现出了科学与广大工农的结合,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汉(含新)
西晋





合计
统治
年数
15
425
51
38
289
97
277
267
1459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有人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请论证此观点。(10分)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

?


?
?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是什么?(2分)促进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记》
(3)材料三中,康熙帝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采取了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4分)
(4)材料三肯定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试以隋唐为例,简要加以说明。(6分)


参考答案:(1)在封建社会中,统一王朝统治时间长达1400年;元明清延续统一。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4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统一王朝管辖的疆域越来越大;统一王朝统治的人口越来越多,统一王朝辖区内生活的民族越来越多。(6分)
(2)变化:由若干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原因:①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使彼此之间的差异缩小);②五代十国以来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蒙古的崛起。④蒙古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言之有理给分,但不超过6分)
(3)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4分)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分)
(4)统一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将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在统一的环境里,隋朝出现“开皇之治”,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统一的国家管理更加复杂,可以促进制度的创新,在统一的历史条件下,隋唐时期创立和发展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新制度。统一有利于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隋朝修筑了大运河。统一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治理,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统一有利于国内务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统一的隋唐时期,汉族与回纥、南诏、吐蕃关系密切,交往增多。统一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声望,扩大国家的影响,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和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任三点6分)


本题解析:(1)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开始,至1912年清宣统帝退位,持续时间近两千年。从表中数据可知统一时间的长短、持续统一的封建王朝,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的盛世皆出现于统一时期。第2小问首先要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然后从疆域、人口数量、少数民族数量等方面分析说明即可。
(2)图一反映的是金、西夏、南宋等政权的对峙形势;图二则是元统一之后的形势图,因而可从中总结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分析原因时可从地区间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少数民族蒙古的崛起及其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等方面入后分析。
(3)第1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小问可从对两地联系的加强、对台湾及对海防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4)结合盛世局面的出现、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大型公共工程如大运河等的修筑、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角度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材料二?中国银钱的比价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1840年至1845年和1845年至1850年的数据变化有什么相似和相异之处?
②上述相似和相异之处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参考答案:①两表在1840一1845年间的数据基本上都呈增长发展的趋势。但从1845一1850年间,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呈现减少,而我国银钱的比价仍呈上涨的趋势。
②相似之处反映了英国对华倾销商品的激增造成了中国白银外流,银价上涨。而相异之处反映了虽然英国对华倾销商品减少了,但由于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法国和美国对华输入商品增加了,外国在华倾销商品的总量仍在增长。


本题解析:本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概括、比较和分析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不难回答。回答第二问,需要明确,在此期间侵华的国家以英国为首,还包括法、美等国。侵略形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是导致近代中国灾难深重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