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30 05:39: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关于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信息,联系教材可知,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和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国家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此政策没有涉及到关于地主土地问题,答案为B。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掌握,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史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
A.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问题?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C.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丧失?
D.国民经济开始负增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问题。1.19世纪 60年代,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2.“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E.十月革命
F.余粮征集制
G.新经济政策
H.农业集体化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理解。1.材料问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根据所学,A选项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B选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条件,C选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D选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材料说的是经济方面,A选项是政治事件,可以排除。根据所学,我们知道,材料评价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B.改革侧重于农业
C.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D.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