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8-07 05:56: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表述有误;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C、D均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C。A项错误,进入21世纪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D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材料未体现。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的主要成果有()
①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①②③④全部符合题目要求。而⑤⑥⑦民族、外交、政党问题,不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农业基本实现合作化是在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1954年初,农村掀起大办农业社的热潮;1955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故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