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时间:2020-01-28 23:22: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B.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理解。由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得知材料反映了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西方殖民扩展首先从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葡萄牙又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贸易的国家,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早期西欧殖民国家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回答下题。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F.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G.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H.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③项错误,张之洞不是民族资本家,而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④项错误,张骞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不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排除BCD项;他们二人都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技术兴办实业。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
2.通过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在民国初年,产业工人得到很大的发展,反映了背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故选D。A项错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已经破产;B项错误,工人阶级觉醒是在五四运动之后;C项错误,一战时期动荡的局势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由“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得知民族资本家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存亡相结合,具有爱国的性质。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