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1:02:09
1、判断题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人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2、判断题 某班同学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这位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主题是
A.建立北美贸易自由区
B.建立美苏和谐机制
C.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D.“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3、判断题 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是
A.使美国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B.没有对经济危机起到任何干预作用
C.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
D.使美国经济复苏,度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
4、选择题 罗斯福新政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调整了财政金融系统
C.加强了对工业的指导
D.调整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判断题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得到了启迪与借鉴。(12分)
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
-----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具体指什么?(2分)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最终使美国社会摆脱了“痛苦”?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2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两段材料中的领导人改革导致的结果有何不同?(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