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历史与历史的重现》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5-31 07:23: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蜀侯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形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
——[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来,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枪,对他们予以还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喊叫,把他们的号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意识到敌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的世界,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张开了嘴巴……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们在水中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兄弟并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火杖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们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杀人凶手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 ]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4、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只有从全球(包括西方和非西方在内)进行观察,才能认识到各民族在各时期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他的意思是:
[? ]
A、用全球史观认识各民族历史
B、用世界史观认识西方或非西方历史
C、用全球认识人类历史
D、用全球史观认识各民族的相互联系



5、判断题  “太祖……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对《明史》此段史料价值的评述较恰当的是

[? ]


A.客观真实,完全可信
B.正史之言,真实可信
C.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D.神异之说,不足为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