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9-05-28 21:52: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苏共振)。?——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评价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第一种观点:苏联认为美国应该负主要责任。(2分)理由: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实行对苏“冷战”政策。(2分)依据: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分裂德国;1949年建立北约军事集团,使冷战恶性发展。(8分。史实及评论答满4点即可)
第二种观点:美国认为苏联应该负主要责任。(2分)理由: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强推社会主义,引发西方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国家发起“冷战”,而苏联对西方政策又做出强烈反应,推行扩张主义政策。(2分)依据:1949年导致德国分裂;同年成立经互会;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对峙;1962年在古巴引发导弹危机。(8分。史实及评论答满4点即可)
第三种观点:中国学者认为美苏均有责任(或美苏共振)。(2分)理由:答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和苏联实行强硬对应政策(2分)并分别举出两例史实说明即可。(8分)


本题解析:材料一共涉及到了三种观点,一种是因为苏联的扩张,引起了冷战,另一种观点是说因为美国的对苏联的遏制政策,造成了冷战,第三种观点是说冷战是由美苏两个国家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观点进行回答。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需要从苏联的对东欧的控制、苏联为主的国家结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果从第二个观点分析,则要从美国的冷战政策、美国为了对抗苏联、遏制苏联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行动;如果认可第三种观点,则是要从二者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回答。
点评: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冷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时刻处在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是美苏冷战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巨大的发展,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冷战的背景、具体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提到“一超多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等关键词。他们的研究课题应是
A.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两极格局的瓦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A题干不只反映经济方面,排除;B中只有“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反映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D与题干无关,两极格局的瓦解是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
A.英国、法国、丹麦
B.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
C.荷兰、美国、英国
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4国分区占领德国:东区由苏联占领,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此项符合题意,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二战后对德国的处理。①惩罚德国,审判战犯;②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③推行政治民主化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④提供经济援助,复兴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B.联合国的成立
C.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D.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分)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什么方针政策?(3分)进入21世纪,我国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又有何举措? (2分)


参考答案:
(1)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3分)
(2)美欧经济竞争激烈。(2分)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6分)或回答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国两制”伟大构想。(3分)举措: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文字“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能够看出美苏之间关系是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2)材料二中文字“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经济竞争激烈;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须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4)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的方针政策分别是: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1世纪,中国为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