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1:03: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体现出?
[? ]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
【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必修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
A.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共产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剧变后东欧各国在政治上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所以实际上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德国分裂
B.杜鲁门主义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壮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使中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D项正确。中国接受苏联的援助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的,A项错误;“冷战”形成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B项错误;C项只符合中国。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