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3-16 09:36: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拆除柏林墙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林墙的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发生剧变;东西方对峙趋于瓦解。?
(3)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华沙条约是针对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防卫体系,排除A;《北大西洋公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集体防卫体系,针对目标是苏联,B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元旦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所签署的联合宣言,针对目标是德意日为首法西斯国家,C排除;《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重新确立欧洲统治秩序和版图,目标是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协约国,排除。材料给出受攻击的对象是欧洲或者北美之一个或数个国家,应视为对缔约国之攻击,明显是集体安全行为,所以出自《北大西洋公约》,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人类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时代。
  核武器是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为破坏力的武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即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的沙漠上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次日下午,美军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丘吉尔的寓所,极其神秘地将一张纸条递给丘吉尔,上面写着“孩子们满意地生下来了”。
原子弹研究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简述人类历史上原子弹首次用于战争的情况。
材料二:斯大林当然没理由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943年苏联情报部门就已经获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事实上,当杜鲁门还在遮遮掩掩谈论原子弹时,苏联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了。……于是,就在波茨坦会议的只言片语间,人类历史上的核竞赛开始了。
苏联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在哪一年?1962年美苏之间就导弹实力有过一次较量,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但是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2006年12月19日,朝核问题第六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在会谈开始前,朝鲜就要求美国先解除金融制裁,而美国要求朝鲜先弃核。19号和20号,双方金融小组第一次在北京进行了共8小时的谈判。从希尔的表态看,美方的态度没有改变。
  希尔:我来到这里不是讨论金融问题,而是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各方都可以说,他们(朝鲜)进行核计划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金融制裁。
 从里根开始,美国共有4位总统经历了朝核问题。自从中美朝三方确定重启六方会谈以来,希尔已经访问中国5次。他说,现在不是耐心的问题,而是要加快步伐。
根据材料分析朝鲜核问题的焦点。)如何理解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材料四: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
(4)据材料分析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关系式(或E=MC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一个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4分)
1949年。说明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国。(4分)
焦点:是美国先解除金融制裁,还是朝鲜先弃核。台湾问题没有解决,美国介入台海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日本正在咄咄逼人地力图重振大国地位,朝鲜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都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5分)
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俄美两国的政治较量。(2分)


本题解析:本试题属于创新型试题,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当然更多的是运用时事政治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主要是把课本知识加以概括和总结即可,但材料三和材料四主要是探究性能力和发挥,论据充分和观点正确也可,不拘泥于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
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
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柏林墙的修筑,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由民主德国修建的,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所以不符合题意的是C项,BD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美、欧、日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对手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选A。
点评:苏联解体的影响:(1)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3)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东扩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4)苏联的解体表明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