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8:56:25
1、判断题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有所增加,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车臣危机”,乃至2008年8月8日出现的俄格冲突等。这些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两极格局的相对均衡状态被打破
②一些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导致矛盾升级?
③社会制度的矛盾相对缓和?
④“人权”问题日益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随即爆发,导致冲突有所增加;大国干涉等因素也使得地区冲突加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年9月, 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年3月, 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A.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B.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C.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D.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合。B项与我国的外交原则不相符,同时也与材料内容不相符。C项内容不符合二战期间材料内容的意义,故答案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石油武器”的运用出现在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土运河战争
C.六日战争
D.十月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题干叙述了关于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史实,联系教材可知,这一事件涉及到一次具体的战争——“十月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利用美国情报的帮助.使战争形势向着以色列方面发展,为此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国家,首次以石油为武器,对他们实施石油禁运,由此引发了一次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此题答案为D。
考点: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是要团结一致对付大国强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各大钢铁工厂生产大批军用物资的景象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答案选C,A B两项时期中国尚未拥有大规模的钢铁工厂, D项时期工厂并不急着生产军用物资。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首要任务是
A.民族独立
B.民主革命
C.宗教自由
D.实现和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二战后印度的基本情况,18世界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存在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英国利用这一特点,对其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二战结束后,印度不存在“宗教”和“和平”问题,其首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独立国家,其次才是进行国内民主建设经济建设,此题答案为A。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二战结束后印度的基本情况,做此题要密切联系二战前印度为英国殖民地这一事实。
本题难度:简单